正文 第9章 禍起“一刀切”(3 / 3)

我背上行裝,與我的小詩詩揮淚告別,是嶽母大人領著小詩詩送了我一程,特意囑咐:“邰勇夫,這次去了要好好幹,別像在這裏似的,幹不下去了。”

我很感激,但這話卻又刺傷了我的心。我在哪裏不是好好幹呢?回想在重型機械廠三年的工作,搞產品工藝、科技情報、質量管理、新產品開發、產品銷售,圍繞著產品幹了一個循環,哪一項工作我不是盡心盡力地好好幹了呢?劉總工程師就曾誇獎過我:“邰勇夫工作積極主動,不像有的人那樣屬算盤珠子的,撥一下,動一下。”然而,我卻是在重型機械廠幹不下去了。看來,這好好幹的“好好”兩個字要重新認識,怪不得在大學讀書時,有位老知青同學說:“幹工作你光好好幹不行,要會幹。”怎麼才算“會幹”呢?

說假話?阿姨奉承?不行,那樣我做不來,我隻能做一個正直的人,積極向上不斷進取的人,哪怕我在世人眼裏多麼地卑微,多麼地微不足道,被人小看,我也要這樣堅持。這個時候我隱隱地感覺到,重機廠的“一刀切”把劉總、老廠長這樣的一大批腳踏實地還不到退休年齡的“革命老黃牛”給切了,也把重機廠的大動脈給切了,勢必要大出血。這些老領導雖然沒有大學文憑,但他們實事求是尊重科學尊重人才。新啟用的“知識化、專業化”有大學本科文憑、有工程師職稱的“改革廠長”真的就沒感覺到他講什麼科學,他講的科學就是跑關係,爭取市領導、省領導、部領導首肯,玩命膨脹無限上項目,在重機廠長期使用便利、費用低廉的國家儲備局鐵路專用線旁邊,投資上千萬又重複建了個鐵路專用線;幾百萬的生產線引進了,大廠房、大辦公樓也蓋起來了,可產品的質量、利潤一路下滑……

我走後聽說:

改革廠長立下誓言,1988年產品要創部優(國家名優產品,分國優、部優、省優)。全廠震動不小,紛紛獻計獻策……

廠長自有主張,經過一番上下活動,更加胸有成竹,親自出馬來到國家某部委質量處。

處長表態了,“你們廠的質量管理不及格啊!”

廠長從口袋裏抽出了一張條子,“這是某某廳長之托。請您關照。”

處長搖搖頭,“用戶對你們廠的產品質量意見很大!”

廠長馬上又送了一張條子,“這是XX……就是副省長家的那位,是我們的老領導,老上級!”

處長認真地看了下條子,不知如何是好。

“嘀……”電話響了,“這個廠我去過,產品質量還是過得硬的。”

“首長,您不知道!”

“我清楚得很!”

處長急了,“首長,用戶在一家大報上披露了,幾十萬元的設備,用戶還沒使用,就成了一堆廢鐵,而且……”

“不要而且,要考慮中國的國情!”

“不行,他們的產品因為質量問題出了人命!”

……

“部優”沒憑上,“改革廠長”大刀闊斧實施第三輪改革。第一輪改革老的下去新的上來,第二輪改革剛提拔上來的中層幹部統統官升一級,騰出來的位置又提拔了一撥新人,一時間官滿為患,有文憑的提拔完了,就破格錄用沒文憑的。車間裏的一位班組長執行了一次上崗前列隊訓話,點名點到誰誰就像日本兵那樣“哢嚓”一個立正然後挺胸腆肚喊:“嘿!”於是“改革廠長”大力表彰,這位班組長就一步登天榮升為企管辦主任。第三輪改革,堅守在車間第一線的生產工人已經所剩無幾,沒辦法再提拔誰了……“改革廠長”左思右想把守廠門的本廠保衛科人員全撤,請來一隊持槍荷彈的武警官兵,圍牆上全部拉上鐵絲網,每天上下班的鈴聲換成軍號嘹亮。第四輪改革“轟隆”一聲巨響,把剛建好的大廠門推倒重建。新廠門富麗堂皇,廠大門上的“株洲重型機械廠”一字萬元請全國著名大師揮毫潑墨,客戶來了一看那大廠門,再看那字,都以為誤入書齋學府,那字是一般人看不懂的篆書!

這樣的改革,企業會有什麼前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