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1章 統萬城之謎(1 / 1)

統萬城是我國古代匈奴族遺留在人類曆史長河中唯一的一座都城遺存,也是中國曆史上少數民族建設的最完整、最雄偉、最堅固的都城。但曆經千年,加之毛烏素沙漠的狂風亂沙,統萬城的麵紗越來越厚,以至於他的麵龐逐漸模糊,好在如今我們可以通過專業的考古設備與遺址中的遺存進行曆史的對話。但是即便如此,統萬城依然有很多未解之謎。

勃勃信佛而建永安台?

在統萬城西城南部中央,是高約十米的永安台遺存。永安台為長方形,東西長,南北窄,是由相對獨立的夯土塊組成的龐大的夯土台。考古人員在發掘之時,發現永安台有大量的坍塌,通過對夯土層的分析,已經近似原貌地恢複了永安台的基座。就永安台在當時的功用,根據史書記載,研究者們各持己見。

最強烈的聲音說這是赫連勃勃信佛而建的祭祀台,拜祭天神而用。赫連勃勃建國前為後秦姚興部下,受姚的信佛影響,建國後他大興建寺造塔傳教,這些都表明赫連勃勃是深信佛教的。同時,統萬城出土了很多銅佛像。史書上記載,統萬城西城宮殿旁有祖廟、明堂等建築,而西城的四城門也是依照佛教規矩門不開在中間,而留在旁側,所以,永安台完全有可能是赫連勃勃建立的祭祀台。

但仍有考古學家表示,永安台隻是當時的一個禮儀場所,可以檢閱軍隊、宣讀詔書、接待臣民。據史書記載,赫連勃勃的二兒子赫連昌的登基儀式就是在永安台舉行的。也有人表示,永安台隻是統萬城的一座鍾樓或者鼓樓。永安台的功用,成為了一個謎。

是“蒸土”,還是化學蒸氣?

史書上記載赫連勃勃動用十萬勞工,“蒸土築城”,其中“蒸土”有兩種解釋:一是把築城的土悶入水,然後在陽光之下曝曬,半幹之時運土上牆,進行夯築,這樣一來,土質不會鬆軟,也不會成為粉狀,在夯打過程中“水悶之土”即可成為黏結在一起的塊狀。二是用燒熱的水來和土,然後再加上夯築的力量,夯築的土黏結後更結實。

還有一些考古專家認為,如果是“蒸土築城”,那遺址中就應該有“蒸土”所用到的一些蒸土作坊的遺存,可目前的考古中並沒有發現。建造偌大的三合土城池,必須燒製大量的石灰,可能是生石灰加水,在其變成熟石灰的過程中釋放出大量熱氣,蒸霧騰騰,就被人傳為了“蒸土築城”。這說明赫連勃勃建城已經開始使用化學的方法了。民間還流傳著築城時土中加入了牲畜的血和糯穀等,經過化驗鑒定也無法確定。

是澆築,還是夯築?

統萬城到底是夯築還是澆築也沒有定論。有文化研究者認為,在遺址城裏城外到處都可以看到從城牆上剝落下來的如水泥板一樣20厘米的灰白色片段,這麼薄厚的泥沙混合物是無法用夯打壓的,同時夯築城牆硬度和抗毀度完全不及澆築城牆。以三合土為材料,用澆灌的方法澆築成形,是這座古城雖然曆經千年,依然能夠傲立沙海的重要原因。

而統萬城考古隊隊長邢福來推測城牆為夯築,他們在挖掘永安台的過程中,發現台體上夯層明顯,並且有很明顯的夯窩,這是最有力的事實證據,澆築是不可能存留夯窩的。同時,夯築也是我國古代都城大多采用的一種建築形式,例如西安的明城牆就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