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最重要的一點。成吉思汗及其子孫,能在脫離根據地作戰的情況下屢建奇功,就在於它“羊馬隨征,因糧於敵”。古人雲:“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但蒙古軍隊有一套獨特的、與此不同的後勤保障體係,從而保證了蒙古軍隊的遠征。遊牧民族“逐水草遷徙,毋城郭常處耕田之業。”(《史記匈奴傳》)從某種意義上講,人物合一,完全是受生存條件的驅使。蒙古人行軍打仗,一反牲畜走到哪裏,人跟隨到哪裏的遊牧常規,而是軍隊走到哪裏,羊馬也驅逐到哪裏,這就從根本上解決了部隊的軍需供給問題。《蒙韃備錄》記載:蒙古軍隊“食羊盡則射兔鹿野豕為食,故屯數十萬之師不舉煙火”。這說明成吉思汗的軍隊在自帶食物耗盡時,依然有強大的野戰生存能力。正因為有了超常的生存潛力,與敵較量就有了超常的戰鬥力,戰爭機器也有了連續運轉的動力。
關於成吉思汗的鐵騎,還有一個讓人難解的謎就是:成吉思汗已攻下大半個歐亞大陸,為什麼強大的蒙古騎兵未能踏入印度境內,並很快撤軍了呢?
據《元史》和《耶律楚材傳》記載,促使成吉思汗回馬班師的原因與成吉思汗在印度河遇到了一種叫角端的怪獸有關。當年成吉思汗的部隊攻到印度河,遙見河水蒸氣磅礴,日光迷蒙。將士們口幹舌燥,紛紛下騎飲水,可是河水熱度似沸,不能入口。這時將士上下怨聲不斷,恨不得立刻馳歸。耶律楚材正想再次進諫,忽見河濱出現一大怪獸。成吉思汗命令將士準備彎弓射殺,忽然聽到響聲,酷似人音,仿佛有“汝主早還”四字。耶律楚材立即阻止弓箭手,乘機對成吉思汗說這種瑞獸名叫角端,是上天派來儆告成吉思汗為了保全民命,盡早班師的!成吉思汗於是奉承天意,沒有行進,回馬班師。八剌亦即日北歸。會師後,成吉思汗率軍返回蒙古。
關於這段史實的記載有人認為是一個神話,但有曆史學家認為,奇形怪獸是可能的,而且印度地方有些獸類蒙古人並未見過。至於把怪獸的叫聲說成是“汝主早還”的話,那是耶律楚材牽強附會,借怪獸的叫聲規勸成吉思汗班師的手法。關於蒙古騎兵為何唯獨不取印度的具體原因,因曆史久遠,已無法準確考證,所以隻能是個不解的謎。
不管如何,成吉思汗和他的鐵騎統一了蒙古各部,在曆史上起了很大的進步作用。攻金滅夏,為元朝的建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一代天驕將草原的旋律借助雷鳴般的馬蹄聲傳到了西亞東歐,奏出了宏偉的樂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