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拜上帝會與太平天國(2 / 3)

在宗教戒律上,洪秀全把摩西十誡改為“十款天條”,即一、崇拜皇上帝;二、不拜邪神;三、不妄題皇上帝之名;四、七日禮拜頌讚皇上帝;五、孝順父母;六、不殺人害人;七、不奸淫;八、不偷竊劫搶;九、不講謊話;十、不起貪心。每條之下都附有四句七言韻語,如第一條下是:“皇天上帝是真神,朝夕禮拜自超升,天條十款當遵守,切莫鬼迷昧性真。”這與基督教裏所唱的讚美詩差不多,便於教徒記誦。金田起義後,天條便成為太平軍初期的軍律。後來又發展為更為完備的《五條紀律詔》、《行營規矩》、《定營規條十要》、《行軍總要》等。例如《定營規條十要》第一條是“要恪遵天命”,第二條是“要熟識天條、讚美、朝晚禮拜、感謝規矩及所頒詔諭”,處處充滿著宗教的意識。太平軍不僅在戰爭的艱苦條件下嚴格奉行宗教禮儀,而且非常重視“天情道理”的宣講,使士兵“隻知有天父兄,不怕有妖魔”,作戰時奮不顧身,絕不怕死,又嚴守紀律,團結一致,所以成為一支英勇善戰的軍隊。

拜上帝會崇拜“天下凡間大共之父”的“皇上帝”,說“大而無外謂之皇,超乎萬權謂之上,主宰天地人萬物謂之帝”。皇上帝是無所不能、至高無上的獨一真神;耶穌基督是上帝的聖子和救贖世人的主,同時反對敬拜上帝以外的邪神和各種神靈的偶像(甚至包括天主教的聖母像)。但在基督教教義中,耶穌是上帝的獨生子和救贖世人的主,而拜上帝會卻宣稱洪秀全是上帝的次子。在早期,楊秀清、蕭朝貴曾多次聲稱天父(上帝)、天兄(耶穌)分別附體傳旨,借以穩定局麵。洪秀全事後肯定了這些傳旨內容,並列為教義。楊、蕭等人也曾稱為天父之子和婿。晚期,洪秀全除提出天母、天嫂外,還稱天兄無子,將子洪天貴福過繼給耶穌為嗣子。這樣,基督教關於聖父(上帝)、聖子(耶穌)和聖靈(聖神)的三位一體教義,在拜上帝會中變成了“爺哥朕幼”的“上帝家庭”。

對待《聖經》,拜上帝會由於對現世的重視,遠遠超過對來世的重視,因而與基督教大不相同。洪秀全雖然十分尊重《聖經》,稱為“天書”、“遺詔”,但常按自己的想法批解。當他認為某些經文不適合太平天國時,就另引經句加以批駁,有時幹脆宣布“爺知新約有錯記”。拜上帝會認為,太平天國天王的詔書,也是《聖經》的組成部分,與《新約》、《舊約》同等。太平天國明令宣布:“當今真道書者三,無他,《舊遺詔聖書》(《舊約》)、《新遺詔聖書》(《新約》)、《真天命詔書》(洪秀全所下詔書)也。”後期,又在《欽定士階條例》中,將《新遺詔聖書》改為《前遺詔聖書》,又稱《前約》;將《真天命詔書》改為《天命真主詔旨書》,又稱《真約》。這樣,由《新約》和《舊約》兩部分組成的基督教《聖經》,便被擴充為由《舊約》、《前約》和《真約》三部分組成的拜上帝會《聖經》。

注釋:

拜上帝會成立初期並不知道有聖餐儀式,後期雖有類似儀式,但仍很簡單,多在每月第四個禮拜日分飲少許葡萄酒。每個禮拜日(由於曆算錯誤,實際上是公曆的星期六)禮拜時唱詩、讀經、講道。講道寫成書麵文章,講畢當場焚化。最後焚香並鳴放鞭炮。

拜上帝會雖然在許多方麵與傳統基督教大異其趣,但畢竟脫胎於基督教,與早期傳教士的傳教活動有直接的聯係。因此,太平天國革命爆發後,西方傳教士有人認為是解決在華傳教問題的絕好機會,“如革命成功,吾人可預料之利益,乃是大開海禁以便傳教通商。”盡管當時英美當局不許傳教士公開同太平軍接觸,但有些人仍對拜上帝會和太平天國在報刊上和言談中寄予同情。上海老北門浸會禮拜堂的美國傳教士晏瑪太,甚至還接待化裝途經上海的馮雲山子侄二人,自稱可協助他們乘美國軍艦潛往天京(二人臨行前又被留下,終遭清軍殺害)。洪仁玕是拜上帝會最早的信徒。金田起義後,他未能及時與大隊會合,後被清朝通緝,四處逃亡。1852年4月由洪亞新帶往香港,為牧師韓山文收留,學習基督教教理。1853年底,韓山文為他施洗,其後在港教書為生。1854年春,他乘輪船往上海,擬入天京效力。行前韓山文贈以書籍多種。由於清軍阻路,他不得不滯留上海,在倫敦布道會的墨海書院工作,與傳教士麥都思、艾約瑟、慕維廉等來往密切。1854年冬,他返回香港,被倫敦布道會聘為宣教士,為理雅穀牧師的助手。1858年,倫敦布道會出錢資助洪仁玕再赴天京,行前受到上海的英國傳教士聯名祝賀。洪仁玕任幹王後,傳教士深受鼓舞,認為他會“試圖以正統派的基督教義來指示、勸告洪秀全,改正洪秀全錯誤的宗教觀點”。因此,1860年8月後,相繼有10餘名外國傳教士去蘇州、天京訪問。

這時,英美當局不再禁止他們的傳教士進入太平天國控製的地區,改而通過他們去了解太平天國的宗教和通商政策。外國傳教士自己也說“在叛亂的事件上從來不給太平軍一絲一毫的臂助,或講一句鼓勵的話。傳教士在他們那裏無非是要搜集某些情報,教導他們更完備地了解真道,或勉勵他們放棄錯誤的見解,以及不合基督教道理的習俗”。對於教義上的分歧,洪秀全並沒有遷就外國傳教士。1861年3月訪問天京的英國傳教士艾約瑟,寫了一篇《上帝有形為喻無形乃實論》進呈,洪秀全則以自己在“異夢”中升天親見上帝一事作答。事後,艾約瑟說,“當英美傳教士對他提供意見要求修正他所頒布過的主張時,他總是簡單地說,放下先前教會的慣例約束。不論在任何事上對他怎樣說明,他總是和顏悅色地、可是堅決地加以反駁。”並說,太平天國官員已“看出他們自己與英美基督教徒的觀點大相懸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