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利益所驅,屢禁不止(2 / 3)

近幾年,盜墓者工具的先進化已是一個全國普遍性的問題。據湖北警方通報,2004年2月18日晚和3月9日晚,湖北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九連墩古墓群兩次發生盜墓案,盜墓賊竟使用了定向爆破術。

據棗陽警方和文物部門介紹,2004年2月18日,他們在九連墩2號墓頂發現一個5米深、能容一人進出的圓洞。棗陽考古隊劉隊長稱,從探眼的開口形狀、使用工具、運土方式、現場偽裝看,盜墓賊“很內行”。

警方封鎖古墓群10天後,3月9日,又有人盜墓。相關人員趕到現場發現,2號墓頂有一直徑25厘米的洞口,內有電線。這次,盜墓賊先打個小口徑的洞,將炸藥埋於5米深處,再安裝電雷管實施了定向爆破,洞口附近5米範圍內的地表被震開能伸進兩根手指的裂痕。當地居民稱,9日晚,他們聽到一聲悶響,還以為是附近的孝襄高速公路工地放炮。定向爆破盜古墓,已引起棗陽警方高度重視。目前,警方已部署了偵破和防範工作,文物部門正在勘查墓內文物損失情況。

另一則報道就更讓人對盜墓分子的先進工具刮目相看。2002年2月,蔡世科、蔡世茂、蔡世凱三兄弟與朱德豐來到始興縣太平鎮羅圍村夾江口一帶,用一台金屬探測器探測地下的金銀財寶。蔡氏三兄弟得知羅圍村唐屋口山崗上可能埋有金銀財寶,便夥同朱德豐帶著工具來到唐屋口山崗,開始盜掘古墓。

經過連續幾天的挖掘,4人挖開了一漢代古墓葬,掘出漢代古物陶瓷一批。他們發財心切,以為古墓中的陶罐中藏有金銀,便揮鋤將具有珍貴文物價值的古陶罐一個個敲碎。

據專家介紹,羅圍漢代古城堡是該縣在1982年文物普查時發現的,1989年被定為省級文物單位,國家文物部門尚未對此古城堡進行開發。這次被盜掘的古物陶罐,出自始興縣境內湞江與墨江彙合處的羅圍漢代城堡遺址,損毀嚴重,僅有一兩件是完品,損失難以估量。經送廣東省文物專家鑒定,被損毀的文物中,有一件陶瓷焚香爐還是首次被發現。

投入大量物力和財力

現在的盜墓賊,更多的不再是小打小鬧,而是花費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來一個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盜劉邦陪陵的盜墓活動就屬於這一類型。盜墓賊“白毛”、“五哥”等人為了得到劉邦墓的寶物,就雇了4個人對劉邦的陪陵進行盜掘。

盜墓分子挖掘的古墓是典型的流沙墓。墓中積沙是古代一種反盜墓技術,從已知的考古資料顯示,流沙墓的構築方式一般是在槨室兩側和鄰近兩墓道處,以巨石砌牆,牆內填充大量的細沙,最後再填土夯實。

沙子的流動性致使盜洞很難打通,如果沒有過硬的技術,盜墓賊很容易被流沙所掩埋。從現場情況看,盜墓賊已經打到了沙層,盜洞裏放置著七八個長約50厘米、直徑70厘米的鋼圈,專門用於排沙。每個鋼圈重量都在50公斤以上,還有一個千斤頂。為了排沙,盜墓賊已在盜洞內又向下炸了一個3米深、5米多寬的大坑。

民警在察看現場時發現,盜洞裏有大衣、被子、成箱的礦泉水,還有三四袋炸藥。犯罪嫌疑人交代,他們有專車接送、專人管飯、住著專門宿舍,每天還有幾十元的生活費。他們已經在這裏幹了三個多月,眼看著沙層就要被打穿,沒想到這時候栽了!

規模越來越大

眾所周知,在以前盜墓,人是越少越好,可防止有的盜墓賊為了想獨吞所盜寶物而發生內訌。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為了不被警方發現,盜墓時間自然是越短越好,於是盜墓分子開始取采合作的方式,震驚全國的集安盜墓案的犯罪分子就多達10人。

集安是東北地區鮮有的有著大型古墓群的地區,現有古墓7927座。其中,三室墓是集安市洞溝古墓群著名的高句麗古墓葬。其中壁畫為公元四世紀時期的作品,是了解研究高句麗民族生活、風俗信仰、藝術等諸多問題生動、形象的資料,1961年被列為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長川一號墓是集安市長川古墓群中最高大的古墓葬之一,墓內繪壁畫內容豐富、圖案華美,展現了高句麗社會生活風貌和濃重的佛教氣息,較三室墓內繪壁畫晚約一個世紀,1981年被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晉升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然而,就是這兩座有著極高考古價值的古墓,引起了犯罪分子的貪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