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它盜墓賊見狀,也都開始趴在地上瘋狂地扒拉著,最終盜掘出了讓他們心髒難以承受的大寶貝,諸如彩繪陶俑、瓷壺、瓷罐等,他們匆匆忙忙將哀皇後墓室內多達60餘件的國寶裝在隨身攜帶的編織袋中,倉皇逃離現場。
在恭陵靈台南麵的中部有個大坑。據說在民國初年,從南方來了一夥盜墓賊,在恭陵南邊偷偷地鑿了一眼豎井,企圖入墓盜竊。不料井沒打多深,就聽轟隆一聲悶響,井口冒出一股黃煙,周圍一陷,井口也就封得看不見了,井下的盜賊無一生還,留在上邊的盜賊以為孝敬皇帝顯靈發怒了,嚇得抱頭逃竄。
雖然是傳說,卻從一個側麵反映了恭陵的建造特點。
太子李弘病死東都洛陽合璧宮綺雲殿。當時唐高宗李治風痹病重,李弘的後事由武則天具體組織實施。她先調蒲州刺史李仲寂主持修建恭陵,因李仲寂工作不力,計劃不周,使大批隨葬品無處擺放,就又換司農卿韋弘機來建陵。韋弘機接任後,把正在龍門建造石窟的能工巧匠調來,精心設計,嚴格施工,把恭陵建造得宏偉高大。據說,建陵所用的沙來自伊河灘,土來自嵩山,沙用鐵鍋炒幹後墊在陵上,土用雞蛋清、小米湯調勻,覆於陵麵,既堅固耐損,又防盜、防水。這樣,盜墓賊進去,就難免被幹沙吞沒了。但幾十年後,又一批盜墓賊來到了恭陵,這一次,恭陵可沒有那麼幸運。
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總會少些曲折,多些經驗,盜墓賊也不例外。但是這對他們來說,到底是福是禍呢?早已魂歸蒼天的他們,可能再也無法向世人說出心裏的真正感受了。
偵破過程
1998年2月15日上午,恭陵墓地業餘保護員在巡查時,發現哀皇後墓南側有白灰痕跡,他有些奇怪,遂沿此線向下搜尋,結果發現了哀皇後墓前深深的洞口。
保護員覺得非同小可,迅速將情況彙報到偃師市文管會。文管會辦公室主任樊有升協同正在偃師檢查工作的洛陽市文物局副局長郭引強親赴現場了解文物被盜情況,同時向偃師市公安局報案。時任國務委員的李鐵映同誌得知恭陵被盜一事後,在反映發案情況的材料上作了重要批示,要求河南從速破案,追回文物,挽回影響。
要知道,此時的哀皇後墓幾乎被洗劫一空,墓中隻剩下一些殘存的陶俑和唐三彩的碎片。
2月15日,勘察過現場後,洛陽警方立即決定:控製海關出口,抓緊偵查,重點定在周圍地區有走私文物案底、突然暴富的人身上,並進行地毯式排查。
這是一種時間的競賽,顯然,罪犯們跑得更快。
排查進行到第五天,哀皇後墓附近村鎮的排查工作基本完畢,仍舊是一無線索。但就在當天晚上7時許,偃師市刑警大隊辦公室的電話鈴突然響起,打來電話的,是副大隊長李全安,“我已經聯絡到一位知情人,將馬上趕往他家進行排查,請立即安排警力支持!”
2月19日晚上7時,在一次排查中,有人向李全安透露,在洛陽市的一個鄉裏,有兄弟二人一夜暴富。突然發大財的人,無論怎樣遮掩,總也難以平複臉上痙攣般的喜悅,難以克製向人展示的欲望。
不到半個小時,李全安已經來到了知情人家中,在交談中,警方獲得了破獲“2·15”大案的重要線索。“線人”透露:洛陽市山化鄉湯泉村的劉江海、劉克軍兄弟二人,於春節前後曾經向知情人詢問過文物買賣行情。這段時間,他們趾高氣揚,出手大方,花銷明顯反常。
獲悉這一重要線索,李全安立即向總部彙報,坐鎮指揮的領導當即指示,要求李全安率兩名偵察員進入湯泉村秘密核實線索,實地調查。最後將劉江海緝拿歸案,而這成為破獲這一驚天盜墓大案的關鍵。
據劉江海交代:就在盜墓當天,張少俠等人就將包括藍釉燈在內的64件國寶分類打包裝箱。一切準備就緒後,張少俠將文物轉移藏匿,隨後聯絡倒賣文物事宜。在被他們挖出來的古代瓷器中,有一個瓷燈,上下各有一圓形托盤,像是燈座,瓷燈通體藍色。張少俠挖出這件瓷器後就放在懷裏,沒事的時候經常拿出來把玩。
警方立即聯係專家,專家分析,被盜哀皇後墓屬於唐朝墓穴,張少俠極為喜愛的藍色文物很有可能是隨葬的燈座,如果為通體藍色,很有可能是極為罕見的藍釉器物,相當珍貴。張少俠最喜歡的藍色陶瓷,很可能就是隻有記載、而從沒實物的藍釉燈。而燒製這種藍彩器物的呈色劑鈷,很可能是通過絲綢之路傳入唐代的一種裝飾原料。不僅如此,藍釉器物的燒製、上色也極為困難,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如果張少俠手中的藍釉燈確實像專家分析的一樣,將是全國首次發現的通體藍釉器物。
警方根據劉江海這個線索,先後設計抓捕了張少俠許爾興等重大嫌犯,並抓獲了多次倒賣文物的老手本名陳正賢的阿然。
盜墓賊的下場
數小時審訊後,陳正賢交代,通過他和“老於”的聯係,文物已經倒賣到了北京,藍釉燈也很快脫手,共得贓款36。6萬元港幣。
這樣,國寶藍釉燈和眾多文物的下落基本明晰。
警方分析,由於陳正賢收到的是港元,藍釉燈和眾多文物很可能已經出境。專案組立刻趕赴北京,請求公安部協助尋找線索,追回國寶!
2月26日,洛陽市公安局領導前往北京彙報案情,並請公安部協調有關單位抓捕“老於”。27日上午,在北京市公安局的大力協助下,查明“老於”原名於潤明,手機注冊地在天津。
抓捕小組立刻行動,趕赴天津將於潤明逮捕歸案。於潤明交代,他是在北京某酒店收購這批文物的,大部分文物分別賣給了北京、天津的文物販子,隻有國寶藍釉燈和一些比較貴重的文物,賣給了香港的翟某。
隨後,經請示公安部,並動用國際刑警,經過一連7天的抓捕,24件被盜文物分別從北京、天津追回,數名犯罪嫌疑人落網。消息很快傳到了遠在香港的翟某耳中。翟某自知案件重大,非一般文物所比,遂派人四處活動、甚至遠渡重洋,設法將已經賣出的文物高價收回。最後,翟某委托中間人將購買的文物逐一退回,並派專機將國寶藍釉燈送往北京。
國寶被追回後,眾多文物專家被請到現場鑒別,看著一個個精美絕倫、很多見所未見的文物,專家們不由自主地一派驚呼:國寶!全都是難得的國寶!這批文物代表了中國初唐時期陶瓷藝術的最高水平!
這些文物的價值,實際已宣告了11名犯罪嫌疑人的末日。1998年10月1日,在恭陵前,11名盜墓賊被就地正法。
恭陵出土文物
在收回的61件文物中,有19件國家一級文物,30件國家二級文物,12件國家三級文物,這些文物是唐代社會生活的形象載體,是研究唐代經濟、習俗、墓葬製度、服裝服飾,以及雕塑、燒製、施釉、彩繪工藝的珍貴資料,具有較高的曆史價值和藝術價值。但是這些文物與唐恭陵墓葬品相比,還隻是九牛一毛。
這批被盜文物價值,其中,僅一件“馬上人”彩俑在黑市上就價值1000多萬元。被盜文物在北京經專家鑒定時,專家們以前沒有見過如此漂亮珍貴的文物,驚歎不止,高呼“61件文物全是國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