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驚動國務院的盜墓大案:群賊盜恭陵(2 / 3)

在緱氏當地民間,關於恭陵還有另外一種傳說。

武則天二次進宮輔政,傳說全靠王子晉的幫助。武則天剛參政,滿朝文武大臣議論紛紛。有位大臣曾難為武則天說:“一夜之間能叫後花園牡丹競開才叫本事。”數九寒天,鮮花何以盛開?武則天發了愁,整夜昏沉不能入寐,蒙朧中做了一個夢,有個仙童駕鶴提壺來為後花園的牡丹澆水。臨走時武則天問他叫什麼,隻聽仙童說:“家住緱山,名晉也!”就不見了,天還不亮,忽有宮女向武則天稟報,後花園的牡丹開花了。武則天高興地自語:“這真是天意啊!”從此這位未來的女皇開始理政。李弘死後,武則天把陵墓選在了南應升仙觀,西臨仙鶴觀的景山上,一是為了陪伴她的大恩人王子晉,二是渴望李弘也能升仙。

恭陵建成後,洛州特地恢複緱氏縣,以管“恭陵”,此時的仙鶴觀經過皇帝下令重修,觀內尼姑三千,整日香客如雲,它和恭陵連在一起,形成較大的建築群。相傳當時緱氏縣衙就設置在恭陵,本來平靜的景山,有了恭陵和仙鶴觀,開始熱鬧繁華起來。

唐恭陵的修建

恭陵位於偃師市緱氏鎮滹沱村西南的景山之巔。南依嵩山,北臨洛河,東南群山環抱,西北崗巒疊起,山川如畫,景色宜人。

據說李弘的陵址是他的母親武則天親自選定的。一天,武則天帶領眾大臣前來看塋地,路途歇息時,在現在的偃師中宮底村下駕。隨從的大臣問武則天:“太子的靈台封土堆多高?”武則天隨口答道:“這裏能看見為止。”身邊大臣低聲議論:“這還了得,此處是深溝,就是把陵墓建得再高也看不見。”有個大臣想了個使她金口玉言能夠變為現實的辦法,為此還專門請了個“風水先生”,“風水先生”對武則天說:“皇後再向北走5裏,遙望太子塋地最為吉利。”武則天遂又移駕到現在的安灘即偃師安灘村。臨回宮,大臣們又問武則天:“靈台封土多高?”武則天說:“不是說過了,這裏能看見為止!”大臣們領到了新聖旨。用了三省民工,花了三年時間,費了億萬兩黃金,恭陵建成現在的模樣。巧的是,若是朗朗晴空,站在現在的安灘村北堤坡上,剛好能看到大塚的塚尖。

由此我們不難看出,當年所修的唐恭陵規模是何等的宏大,氣勢是如何的雄偉。據說,當年隻是唐恭陵的神道就有50多米寬,好像現代的馬路一樣。神道兩側立有兩列石象生。最南端的望柱至北神門外坐獅,總長800餘米,恭陵的靈台封土呈長形覆鬥狀。現存東西長164米、南北寬146米,殘高23米。經探查,靈台封土四周經千年風雨侵蝕及人為墾殖,每邊均被損掉10米左右,原封土的長、寬應分別為180米、160米左右,靈台高度按唐代天子禮“依漢長陵故事,漢長陵高九丈”,合今天27米,恭陵的靈台封土為高黏度紅膠泥土質,且經過夯築,堅硬密實,經過千餘年的風雨侵蝕,其高度僅損失5米左右,基本保持了原貌。

恭陵俗稱“太子塚”。陵園坐北朝南,平麵正方形,建築規劃工整,長寬均為440米,四周原有神牆圍護。

根據文物鑽探,牆基保存尚好,基槽寬1米,紅褐色生土夯築。神牆四角有角闕。地麵以下有磚石牆基,地麵以上今存夯土台基,高3~4米,長寬均10餘米。陵園四角當年有角樓建築。四麵神牆中部各置神門,以喻青龍、白虎、朱雀、玄武。

恭陵的陵塚為覆鬥形,長163米,寬147米,高50米。整個陵墓布局極為嚴整。陵側有唐高宗親自撰書的《孝敬皇帝睿德記》石碑一通,高6。1米,寬1。95米,厚約0。4米,文33行,每行82~89字。陵園東北角50米處有一方錐形土塚,是哀皇後陵墓,俗稱“娘娘塚”,底邊長寬各40~50米,殘高13米。陵墓周圍有12個小土丘係當年的門闕和角樓。南神門寬30米,門闕外10米有立獅一對、石人三對,飛馬、華表各一對,其餘三神門外分別為一對坐獅。

唐恭陵不同於昭陵、乾陵等“依山為陵”的陵墓規則,而是在平地上用紅褐色土夯築靈台“號墓為陵”。近年來隨著考古工作者的研究發現,唐恭陵神秘的麵紗才被逐步揭開,據專家考證,夯築靈台所用紅膠泥土不是緱氏本地土質,而是來自東南方向50公裏開外,這是一個龐大的工程。想想吧,即使按現在的規模,恭陵東西長164米,南北寬146米,高23米,皇後陵50米見方,外加4個角樓、8個闕台都需要土;除此之外,恭陵地宮中的行沙,從8裏外的伊洛河,人挨人、人傳人,傳到恭陵,炒幹後倒入,僅搬運工作該有多大?

實際上,作為布局規整的陵墓,恭陵也是我國唐代陵墓中保存較好的一座,恭陵的大型石刻群組合開創了唐代帝陵石刻製度化的先河,規模宏大,氣勢雄偉,雕刻精美,形象生動,達到了以形寫神,形神兼備的境界。堪稱中原唐代陵墓石雕之冠。體現了大唐帝國的雄峻風采,是河南僅存的一組盛唐時代皇家規格品質的陵墓雕刻,成為考察唐陵規製的重要依據,也是研究我國古代石刻藝術的寶貴資料。

恭陵被盜過程

歲月悠悠,滄海桑田。當年盛極一時的大唐東都洛陽多少巍峨華麗、金碧輝煌的宮殿,隨著歲月的推移都已灰飛煙滅,而恭陵卻完整地保存了下來。這應該說是它的幸運,但是,幸運並沒一直伴隨著恭陵。1998年1月21日黑夜,犯罪嫌疑人張少俠、許爾興、劉克軍、劉江海、宋彥軍、範為民等六人,在洛陽偃師山化鄉湯泉村劉江海的家中密謀盜掘恭陵陵區內的重要陪葬墓哀皇後墓。

當夜趁著夜色,由張少俠開車,六個人帶著劉江海準備好的繩子、耙子、探鏟等作案工具,來到顧縣鎮一預製板廠內,捎上竹竿、鐵鍬等物,驅車至哀皇後墓南側,實施盜掘計劃。車子停下後,六個人從車裏跳出來,他們拿著鐵鍬,對著一塊空地一陣挖鑿。這塊空地,正在國家文物保護單位唐恭陵之中,是其中的一處皇妃墓穴……

但大唐皇家優質墓葬工程,使他們的計劃暫時受阻:土質堅硬,下挖根本無法進行。隨後,在22日、23日夜,他們又分別進行挖掘,還是沒有成功,反複商議後,他們決定運用爆破技術進行盜掘。1月30日夜,他們攜帶電線、炸藥、雷管、引爆器及探鏟等作案工具,熄著車燈,摸黑悄悄竄到哀皇後陵南側,使用壓縮爆破法等現代爆破技術進行盜掘,“轟”,隨著一聲沉悶的爆炸聲,沉睡千年的太子塚的寧靜被打破,唐恭陵哀皇後墓被炸開……

之後狡猾的犯罪分子並未即時盜墓,而是將洞口虛掩,而後消失在茫茫夜色中。第二天晚上,他們才來到現場,挖開洞口,卻失望地發現爆炸並沒炸到應有的深度,經過商議,他們決定對哀皇後墓繼續施爆。

幾天之後,張少俠等人又來到哀皇後墓,第二次對坑洞實施爆破。

墓道被嚴重破壞,墓坑也顯露出來了。張少俠等又糾集了黃健剛、楊清斌等前來幫忙盜挖。4日淩晨一時許,沉寂的夜色裏隻聽張少俠突然發出瘋狂的低吼:“挖到了!挖到了!”眾盜墓賊圍過來觀看,夜色下一抹剔透的藍顏色閃閃發亮,雖然張少俠不知道這是一件什麼寶貝,但還是馬上就把它塞進了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