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珍妃被害經過,有一篇清末太監寫的回憶文章《王祥親眼看見珍妃被丟到井裏》,作了詳細的現場描述:八國聯軍打近了北京,西太後站不住腳,逃往西安,臨走的時候,把珍妃害了。庚子年七月二十日,宮裏亂七八糟的,西太後和皇上都改變了裝束,就要逃出宮了。就在這個當兒,她親自率領瑾妃和禦前首領太監崔玉貴、王德環到了寧壽宮,把珍妃從三所裏提出來。珍妃在冷宮不知受了多少折磨。她被提到西太後跟前,戰戰兢兢,一副憔悴的模樣。西太後對她說,現在太後和皇上就要離京了,本來想帶她走,但是兵荒馬亂的年月,萬一出了什麼事,丟了皇家的體麵,就對不住祖宗了,讓她趕快自盡。珍妃對西太後說,皇上應該留在北京。但是不等珍妃說明道理,西太後就冷笑了一聲,搶白她說:“你死在眼前,還胡主張什麼!”珍妃跪在西太後麵前,哀求留她一條活命,但是慈禧太後並不為所動,仍命崔玉貴走上前去,把珍妃扯過來,連挾帶提地把她丟到井裏了。
事後,有人寫了一首詩,對珍妃之死發出深深的感慨:“金井一叫墮,淒涼瑤殿旁。殘枝未零落,映日有輝光。溝水空流恨,霓裳與斷腸。何如澤畔草,猶得賦鴛鴦。”
珍妃墓的由來
1901年11月,清廷與八國聯軍媾和,慈禧等人從西安返回北京,慈禧見珍妃所投之井依然如故,便下旨要珍妃家人來打撈珍妃遺體。珍妃遺體在井內泡了一年半有餘,井口又小,怎麼也撈不上來。慈禧大怒,要對全家問罪,珍妃弟弟誌嚇得魂不附體,急忙擺上香案,燒香叩頭,求姐姐顯靈開恩,救全家性命,結果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算把遺體打撈上來,已是慘不忍睹。誌含淚將姐姐一條曲著的腿捋直,裝殮入棺,慈禧命人把珍妃掩埋,對外宣稱:珍妃為了免遭洋人汙辱而投井自殺,並恢複珍妃名譽,從妃冊封為貴妃,企圖以“貞烈殉節”的名義掩世人耳口。
慈禧為何把珍妃害死又行追封之事?據說慈禧在出逃期間,屢作惡夢,夢見珍妃渾身水濕,遍體血跡,目眥欲裂地前來索命,使她備受驚嚇,於是假惺惺地施以恩惠,撫慰珍妃亡靈莫來打擾。
珍妃死後,埋葬在西郊的什麼地方?各種記述歧異。《清史稿》說:“葬西直門外”;《遜清皇室軼事》說“葬於西直門外的恩濟莊”;《珍妃其人》說“葬於阜成門外恩濟莊太監公墓南的宮女墓地”;《崇陵傳信錄》則說“淺葬京西田村”。恩濟莊在阜成門外海澱區八裏莊之西,也可說是“西直門外”。珍妃到底埋葬在海澱區的恩濟莊,還是田村?據查,恩濟莊確有一座“老公墳”,即太監公墓,連大太監李蓮英的墳也距此不遠,但在老公墳南邊並未發現宮女墓地。在恩濟莊西三裏的田村卻有妃嬪停棺之地。據《詩書見聞錄》記載:“乾隆三年,端慧太子薨,停棺於城西的田村。”又據《養光齋叢錄》記載:清代雍正年間,“妃嬪病歿,金棺皆停吉祥所。五日後乃奉移田村。”由此觀之,“珍妃淺葬田村”是符合事實的。
1914年,隆裕皇後去世,與德宗景皇帝(即光緒)合葬於西陵金龍峪之崇陵;同時將珍妃從海澱區田村遷葬於崇妃園寢。就這樣,珍妃永遠被埋葬在永寧山下了。
珍妃墓被盜過程
曆代每一座皇陵建成之後,都會有守墓的人在陵墓附近安家,以期長年累月守護皇陵。因此皇陵附近總有不少的村落。清西陵也不例外。在它附近,也分布著不少村落,華北村是其中之一。村裏有條漢子叫鄂士臣,此人膽大手黑,能發財的事什麼都敢幹。
1938年11月初,鄂士臣找到老相識關友仁密謀。
“我說,日本人打來了,亂世英雄起四方,咱也該搞點家夥,拉一支隊伍,闖蕩闖蕩,一旦有個出頭之日,你老兄當了大官,咱這窮哥們也跟著沾點光,怎麼樣?”
鄂士臣話雖不多,但句句都像勾魂似的扯動著關友仁的心。是呀,眼下這地麵是三不管,老蔣溜了,日本人顧不上,八路軍還沒有正式開到陵區來,正是拉隊伍的好機會,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常言道:有槍就是草頭王。當了王,稱霸一方,變成財主還費事?正能滿足平生心願!想到此,關友仁興奮了,不等鄂士臣繼續勸誘,開口把話頭鑿在點子上。
“這家夥到哪裏去弄呢?”
“你真是聰明一世,糊塗一時,眼下這塊地麵兒不是沒主兒嗎!”鄂士臣見關友仁如此幹脆地同意搭夥,綻開了笑容,湊到近前,手指點點腳下,胸有成竹地從牙縫裏擠出幾句話,“就朝地下的死人要!挖開一個皇陵,把寶貝拿出來賣掉,還愁買不來幾杆槍?還愁沒有人來投奔吃糧?”
一番話,說得關友仁異常高興,當下二人合計了具體辦法,物色了幾個同夥,決定放開手腳大幹。
第二天,鄂士臣與關友仁又分頭找來了幾個盜墓的老手,有龍裏華村的那保餘、蘇振生,鳳凰台村的李紀光等八人,決定夜盜珍妃墓。
為什麼要盜珍妃墓,這裏還一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