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家住進了竺家巷一個茶館的樓上(同時搬到茶館樓上的還有幾家),巷口外的東大街成了一條河,“河”裏翻滾著箱箱櫃櫃,死豬死牛。“河”裏行了船,會水的船家各處去救人(很多人家爬在屋頂上、樹上)。
約一星期後,水退了。
水退了,很多人家的牆壁上留下了水印,高及屋簷。很奇怪,水印怎麼擦洗也擦洗不掉。全縣糧食幾乎顆粒無收。我們這樣的人家還不至挨餓,但是沒有菜吃。老是吃慈菇湯,很難吃。比慈菇湯還要難吃的是芋頭梗子做的湯。日本人愛喝芋梗湯,我覺得真不可理解。大水之後,百物皆一時生長不出,唯有慈菇芋頭卻是豐收!我在小學的教務處地上發現幾個特大的螞蟥,縮成一團,有拳頭大,踩也踩不破!
我小時候,從早到晚,一天沒有看見河水的日子,幾乎沒有。我上小學,倘不走東大街而走後街,是沿河走的。上初中,如果不從城裏走,走東門外,則是沿著護城河。出我家所在的巷子南頭,是越塘。出巷北,往東不遠,就是大淖。我在小說《異秉》中所寫的老朱,每天要到大淖去挑水,我就跟著他一起去玩。老朱真是個忠心耿耿的人,我很敬重他。他下水把水桶弄滿(他兩腿都是筋疙瘩——靜脈曲張),我就揀選平薄的瓦片打水飄。我到一溝、二溝、三垛,都是坐船。到我的小說《受戒》所寫的庵趙莊去,也是坐船。我第一次離家鄉去外地讀高中,也是坐船——輪船。
水鄉極富水產。魚之類,鄉人所重者為鯿、白、(花魚即鱖魚)。蝦有青白兩種。青蝦宜炒蝦仁,嗆蝦(活蝦酒醉生吃)則用白蝦。小魚小蝦,比青菜便宜,是小戶人家佐餐的恩物。小魚有名“羅漢狗子”、“貓殺子”者,很好吃。高郵湖蟹甚佳,以作醉蟹,尤美。高郵的大麻鴨是名種。我們那裏八月中秋興吃鴨,饋送節禮必有公母鴨成對。大麻鴨很能生蛋。醃製後即為著名的高郵鹹蛋。高郵鴨蛋雙黃者甚多。江浙一帶人見麵問起我的籍貫,答雲高郵,多肅然起敬,曰:“你們那裏出鹹鴨蛋。”好像我們那裏就隻出鹹鴨蛋似的!
我的家鄉不隻出鹹鴨蛋。我們還出過秦少遊,出過散曲作家王磐,出過經學大師王念孫、王引之父子。
縣裏的名勝古跡最出名的是文遊台。這是秦少遊、蘇東坡、孫莘老、王定國文酒遊會之所。台基在東山(一座土山)上,登台四望,眼界空闊,我小時常憑欄看西麵運河的船帆露著半截,在密密的楊柳梢頭後麵,緩緩移過,覺得非常美。有一座鎮國寺塔,是個唐塔,方形。這座塔原在陸上,運河拓寬後,為了保存這座塔,留下塔的周圍的土地,成了運河當中的一個小島。鎮國寺我小時還去玩過,是個不大的寺。寺門外有一堵紫色的石製的照壁,這堵照壁向前傾斜,卻不倒。照壁上刻著海水,故名水照壁。寺內還有一尊肉身菩薩的坐像,是一個和尚坐化後漆成的。寺不知毀於何時。另外還有一座淨土寺塔,明代修建。我們小時候記不住什麼鎮國寺、淨土寺,因其一在西門,名之為西門寶塔;一在東門,便叫它東門寶塔。老百姓都是這麼叫的。
全國以郵字為地名的,似隻高郵一縣。為什麼叫做高郵?因為秦始皇曾在高處建郵亭。高郵是秦王子嬰的封地,至今還有一條河叫子嬰河,舊有子嬰廟,今不存。高郵為秦代始建,故又名秦郵。外地人或以為這跟秦少遊有什麼關係,沒有。
一九九一年六月二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