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的珞珈山(1 / 3)

就這樣,我與大學失之交臂,盡管我對能夠上師範也是三呼萬歲。

之後我留在這所師範教書,在一所鄉村高中教書,在縣委宣傳部當新聞幹事,但大學的夢仍然時時縈繞在心,此生此世,如此多的莘莘學子都能進高等學府讀書,我卻連這樣一次機會也沒有嗎?

那是我在河南潢川縣委宣傳部工作時,一天下班後,我隨手翻閱當天的《河南日報》。在第四版右下角處,發現了武漢大學招生辦答讀者問的一則消息。

這件事雖然對我有所觸動,但我對武大如何招收插班生仍知之甚少,在單位一忙乎,就把這件事給忘了。春節時,去縣醫院張醫生家拜年,突然看見她在武大讀書的兒子李偉,於是又與他談起武大招生之事,他允諾回校後給問問。沒多久,我收到了他寄來的招生簡章。其實,我當時也是說說而已。

我為什麼在這兒繁瑣地提起這些細節,是因為我覺得我的命運在某種程度上與李偉這個熱心的孩子——我後來的校友有關。如果不是他信守承諾為我寄來了招生的簡章,偏居一隅的我此生可能與武漢大學擦肩而過。

當我走進掩映在綠樹叢中的武漢大學赴考時,我立馬被那依山傍水的百年老校征服了:此生能到這裏讀幾年書真是三生有幸嗬!當晚,住在招待所裏,後山的草木清香伴我沉沉入夢,一覺醒來,自覺神清氣爽,走進考場,感覺良好。不過,同屋的諸君可能沒有我如此“舉重若輕”,據他們說大多一夜難眠。

但回到河南後我心裏又沒了底,日思夜想,結果夜夜做夢總是與武大有關。在希望與失望中苦苦等了兩個多月,終於盼來了錄取通知書。

妻子腆著已經懷孕的身子,送我登上了開往武漢的客車。這是一九八五年的九月。

清晨,我還沒睜開眼,便聽見了窗外的啾啾鳥鳴,我猛然想起,我現在已經到了珞珈山,已經成為武漢大學中文係的一名插班生了。

31歲又走進大學讀書,一切都是新鮮的。走在飄蕩著濃鬱的桂花香氣的校園裏,我整個身心都陶醉其中。我覺得我是這個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了。我抓緊給我的師長朋友寫信,描述這裏美妙的一切。

這一屆插班生每個係都有,中文係最多,分為兩個班。一個班是由中國作協推薦的,他們住在湖濱客舍,其中不乏在中國文壇已經名聲鵲起的袁厚春、李斌奎、邵振國、陳世旭、嚴婷婷等。我們這個班13個人,年齡均在35歲以下,主要來自湖北和河南,大家都有一段創作經曆,大多是省級作協會員。雖然在家時個個自命不凡,但對進大學門,則是平生第一次。

我們班的第一次全體會議是在係總支辦公室召開的。主要議題是選舉班委會,張法德提名,大家附議,班長是周元鎬,一個大大咧咧並無太多城府的江漢平原的漢子,後來讀他的小說《襄河一片月》,才知他其實是柔情似水的。我呢?因為來之前當過縣文聯主席,大家選舉我當了學習委員,但在選舉文體委員和生活委員時,大家互相謙讓,係總支副書記鄭傳寅生了氣,最後才定下由年齡最小的呂新瓊和與我同室的來自襄樊的王偉舉擔任。

就這樣,我與大學失之交臂,盡管我對能夠上師範也是三呼萬歲。

之後我留在這所師範教書,在一所鄉村高中教書,在縣委宣傳部當新聞幹事,但大學的夢仍然時時縈繞在心,此生此世,如此多的莘莘學子都能進高等學府讀書,我卻連這樣一次機會也沒有嗎?

那是我在河南潢川縣委宣傳部工作時,一天下班後,我隨手翻閱當天的《河南日報》。在第四版右下角處,發現了武漢大學招生辦答讀者問的一則消息。

這件事雖然對我有所觸動,但我對武大如何招收插班生仍知之甚少,在單位一忙乎,就把這件事給忘了。春節時,去縣醫院張醫生家拜年,突然看見她在武大讀書的兒子李偉,於是又與他談起武大招生之事,他允諾回校後給問問。沒多久,我收到了他寄來的招生簡章。其實,我當時也是說說而已。

我為什麼在這兒繁瑣地提起這些細節,是因為我覺得我的命運在某種程度上與李偉這個熱心的孩子——我後來的校友有關。如果不是他信守承諾為我寄來了招生的簡章,偏居一隅的我此生可能與武漢大學擦肩而過。

當我走進掩映在綠樹叢中的武漢大學赴考時,我立馬被那依山傍水的百年老校征服了:此生能到這裏讀幾年書真是三生有幸嗬!當晚,住在招待所裏,後山的草木清香伴我沉沉入夢,一覺醒來,自覺神清氣爽,走進考場,感覺良好。不過,同屋的諸君可能沒有我如此“舉重若輕”,據他們說大多一夜難眠。

但回到河南後我心裏又沒了底,日思夜想,結果夜夜做夢總是與武大有關。在希望與失望中苦苦等了兩個多月,終於盼來了錄取通知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