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五章從穀歌事件看中美關係發展的新形勢(1 / 1)

2010年一開始就爆發的穀歌事件,絕不隻是一個有關網絡管理爭議的問題而已,它預示著中美關係似乎正麵臨了一個新轉折點,前景撲朔詭譎。

正好是2010年1月20日,這樣的複雜形勢如果透過三個時間的角度聚焦,也許看得更為清楚。(一)奧巴馬執政一周年;(二)美日安保條約修訂五十周年;(三)與兩者均有關聯的是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周年。

奧巴馬第一年的成績單,用嚴苛一點的標準打,幾乎是交了白卷。內政兩件大事,經濟仍無起色,醫改尚未成功,且前景均有變數;外交方麵,所有麻煩問題的處理,如以巴、伊核、朝核均一無進展,唯一讓人有點印象的是在開羅對穆斯林世界的演說,還有一個早來的諾貝爾和平獎,後者還因宣布增兵阿富汗備受反諷。除此之外,日本政權輪替,新政府提出的“疏美親亞”,尤其令美國感到頭疼與惱火。美國民調顯示,近半受訪者認為他未能兌現“求變”承諾,1/3受訪者更對他感到失望。在這樣的情況下,氣焰一度稍斂的“新保”會不會借機反撲,尤其是在增兵阿富汗已扳回一城的鷹派,是否會在美日關係及中美關係上展現強勢,應予關注。

講到美日關係,有點像一對結婚50年的夫妻,感情有變。美國希望利用金婚紀念日要求另一半重申盟約,日本則希望能掙脫另一半的束縛,成為一個“正常國家”建立夫妻平等關係。

過去50年日本為什麼不能掙脫美國的束縛呢?因為安全上畏懼來自中國的威脅,需要美國提供核子保護傘。然而時移勢易,過去30年中國出現了巨大的變化,無論在經濟、政治及軍事上,都正在顛覆既有的中美日三角關係:(1)中國的核威懾連美國自身都未必擋得住,何況日本;與其如此,何如“與中國友愛”,才是對日本最大的“安保”?(2)再說,兩岸一旦和平統一,台灣海峽就成了中國的內海,影響到日本運輸生命線,“與中國友愛”宜早不宜遲;(3)更何況,中國市場有太大的日本商機。夫妻之一要結新歡的時侯,對舊愛的刺激不言而喻。因此,中日新關係的摸索當然對日美關係衝擊很大,然後進一步影響到中美關係。

必須說,奧巴馬執政的第一年是中美關係罕有的蜜月期。這一方麵是奧巴馬求變心切,二方麵許多事有待中國合作或幫忙;三方麵,隨小布什焦頭爛額,“新保”鷹派氣焰稍斂。但這些形勢正在出現變化。內外困頓,給了新保反撲最佳的口實;失業率居高不下,奧巴馬除了采取貿易保護主義,幾乎沒有別的選擇。因此,中美關係出現一些新的變化甚至麻煩,應該不令人太過於意外。穀歌事件正是整個形勢變化中的一個指標。

穀歌一案,有兩個本質,一是有關網絡及資訊管理的審議,二與保護主義有關。中美之間的新一波的貿易戰,將不再集中在紡織、鋼鐵、輪船、玩具了,新的戰線更多的將在科技、金融、能源、氣候等方麵出現。我一早說過,這即是G2的本質。G2也者,就是中、美兩國在全球範圍中,以全戰略、全戰術、全戰技進行全方位的大博弈。

大博弈除了保護主義,當然也包括售台武器與達賴喇嘛,奧巴馬政府似乎正在測試所有新的邊界。這就讓新的一年的中美關係麵臨了諸多變數了,因為無論台灣問題及西藏問題都是中國所強調的“核心利益”。令人擔心的是奧巴馬政府會不會誤以為現在還跟小布什及克林頓時代一樣,中國會在核心利益上最終有所忍讓。

時代不同了,為什麼不同?答案就在題目裏:一年,三十年,五十年。當然,最關鍵的是“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