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章 母親巧妙激勵,偏科兒子保送上北大(1 / 3)

兒子偏科,學習不用功,而且自大,但有著過人的數學天賦。母親利用他的性格特點,製定學習目標,激勵他進步,從而讓他在一次次數學競賽中摘金奪銀,最終被保送北京大學,並獲得國際奧數競賽冠軍。母親是怎樣利用兒子的性格特點,激勵他進入北大的?

數學天才驕傲偏科,母親迎其興趣製定目標

2008年7月下旬,在第49屆國際奧數競賽中,上海某重點高中學生小成獲得了冠軍。高中三年,小成連續獲得高中數學全國聯賽一等獎,並於2007年11月獲得了保送北京大學的資格。對此,人們很是不解:小成早已獲得了保送北京大學的資格,他為何還要參加國際奧數競賽呢?說到底,這源於她母親的目標激勵……

小成出生在上海一個知識分子家庭,家庭條件比較優越,父母也很疼愛他。特別是母親,為了培養親子關係,兒子還不會說話,她就把兒子抱在懷裏,饒有興致地講故事,還經常掰著指頭跟兒子玩數字遊戲:這是1根指頭,這是兩根指頭……1 1=2,1 2=3,2-1=1……在母親的影響下,小成對聽故事和數字特別敏感。兩歲大時,他就纏著母親講故事,母親總是不厭其煩地滿足他的要求。此外,無論母親怎樣變化10個手指,他都能準確地說出數值來。

兒子的表現令母親眼前一亮,她覺得很有必要培養兒子在數學方麵的興趣,便繼續跟他玩數字遊戲。不過,這時她的玩法開始升級了:在桌子上擺弄數字模型塊,練習加減法;用樹枝或筆在地上或紙上給兒子出題做。兒子喜歡這樣的玩法,很快就熟練地掌握了個位數的加減法。

上了幼兒園後,小成在數學方麵表現出了絕對的優勢。當時,幼兒園開設了珠心算培訓班。珠心算是以算盤為工具,計算多位數的加減乘除法,它透過知覺、形象和記憶等過程,在大腦裏來完成珠算運算。母親給兒子報了名,一段時間過後,小成的數學成績更是突飛猛進。上中班時,他就能做兩位數進位退位的加減法。不久,他代表幼兒園參加上海市組織的珠心算競賽,並獲了獎。

兒子如此厲害,母親不住地誇獎他,他非常得意。這促使他產生了很強的表現欲望。每天回家,他總纏著母親給他出數學題。家裏來了小夥伴,他更是這樣,並讓小夥伴和他搶答。但父母出的題,小夥伴們常常答不上來,他卻不費吹灰之力,得意之情溢於言表。母親覺得這是兒子的興趣特長,便不遺餘力地配合他。

擔心兒子會對枯燥的數字失去興趣,母親就常給兒子出一些益智類的趣味數學題,因為趣味數學注重思考的過程,而不是繁瑣的運算,這樣能培養兒子的思考能力。這些趣味數學包括七巧板、砌圖遊戲、密鋪平麵、加減法的樂趣和火柴棒的平移等。後來,她還買了趣味數學教學光盤,跟兒子一起思考,一起做題,寓教於樂。

趣味數學提高了小成思考問題的能力,更激發了他的學習興趣,也增強了他的表現欲。他不僅纏著父母給自己出題,就連家裏的來客,他也不放過。一天,母親的大學同學來家裏做客。還未坐穩,小成就拉著人家說:“叔叔,你給我出一道數學題吧,看我能不能算出來?”母親的同學聽後為之一震,他立即拿起筆出了一道兩位數的加法題,小成看後卻說:“這題太簡單了,再出道難題!”母親的同學哪裏肯信?他摸著小成的頭說:“小子,你吹牛吧?你才幾歲啊,也能算出這道題?”誰知小成一口就說出了答案。母親的同學目瞪口呆,他一連出了好幾道較難的題,小成都輕鬆應答。他沒想到,小成這麼小的年紀,就表現出過人的數學天賦。

母親對兒子的表現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兒子每次做對一道題,她就誇獎:“兒子真棒,加油!”後來,小成請客人們出題時,還要求客人的孩子跟自己競賽,他總是準確快速地先答出來。得到客人們的誇獎後,他得意洋洋地說:“還是我厲害吧。”母親覺得兒子太驕傲,客人們卻說:“這孩子將來肯定能成為數學家,你們一定要好好培養他。”

母親並沒把客人們的話放在心上。在她看來,兒子有數學方麵的特長雖是件好事,但這並不鮮見,何況這孩子有些驕傲,作為母親,既要培養他的學習興趣,還要矯正他的驕傲情緒。至於數學家,那就太遙遠了,他能走多遠就走多遠吧。

因為抱著這個想法,小成上了小學後,母親並沒有關注他的學習成績,但她相信兒子的成績肯定出類拔萃,特別是數學。可令她意想不到的是,小成上小學後,除了數學成績較好外,其他學科成績都不理想。數學成績所謂的“較好”,也未達到她的期望值!

這究竟是怎麼回事?母親不免慌了神。究其原因,她才知道,兒子認為自己是數學天才,就開始偏科,他認為隻要學好數學,其他學科可以放鬆要求。可就連他喜歡的數學,他也不愛動手做作業。母親不隻一次地問兒子:“為什麼學習不用功?”兒子卻說:“數學題那麼簡單,我一看就會了,幹嗎還要動手呢?”母親聽後,心情頗為沉重地說:“會不會做題,是一回事;做不做題,卻是另外一回事,這是學習態度的問題。學習靠的是腳踏實地和勤奮努力,而你太驕傲自大了,而且還偏科,這絕對不可以,必須改正!”

小成不以為然,他甚至有著滿腹的委屈:“我雖然很少做題,但我的腦子卻沒閑著。對於每道題,我都會思考。我既要思考出多種解題辦法,也要思考出多種出題辦法,但我就是不想把它寫出來。”母親聽後,感覺怪怪的:這孩子是怎麼了?難道他真能如此思考問題?

隨後,母親給兒子找了幾道數學題,讓他思考解題方法,看他能思考出幾種來。小成看了那幾道題,沉默了半晌後,突然哈哈大笑。母親忍不住問他:“你笑什麼呀?”小成興高采烈地說:“媽,這道題我想出了三種解題方法,沒有什麼題能難倒我!”說著,他就把剛剛想出的三種解題方法一一向母親道來。母親聽後,這才相信兒子沒說假話,但是她想:勤於思考雖是個好習慣,可不愛動筆卻不值得提倡。這不僅容易養成懶惰的習慣,還不利於知識的積累和掌握,更何況兒子還驕傲、偏科。長此以往,天才也成了庸才。

想到這裏,母親就給兒子惡補各門功課,並督促兒子動筆做題。可無論她怎麼努力,甚至是強令,兒子就是不愛動筆,除了數學,其他各科成績一直在及格邊緣徘徊。直到小學三年級,情況依然沒有改變。

母親有些著急,但她冷靜下來想:兒子既然喜歡數學,而且有一定的思考能力,那就側重進攻數學,家長總不能扼殺孩子的興趣愛好吧。其他學科成績隻要能及格,就從長計議,慢慢提高。從教育的角度考慮,精心培養孩子某方麵的專長也未嚐不可。從這時起,她就為兒子製定了目標方向:小學打牢數學基礎,初高中上以理科為主的學校,然後再進入重點大學數學係深造……她相信,沿著這樣的道路,兒子在數學方麵一定會有所成就。

從此,母親就不放過任何可以提高兒子數學成績的機會。小成上三年級時的那個暑假,少科站舉辦奧數培訓班,因為奧數更能鍛煉學生的思考能力,所以母親讓兒子報名,可小成卻抵觸說:“數學題我都會做,幹嗎要去上奧數班?不去!”母親火了,她激將兒子:“你也太自大了吧!你的數學成績不怎麼樣!再說奧數更有難度,既然你喜歡數學,為什麼不去碰碰奧數呢?如果你能像平時那樣解奧數題,那你就是數學天才。”

小成被母親激進了奧數培訓班。從此,他每天都要抽出半天時間跟奧數打交道。奧數確實更難學,小成感到有些吃力,他一度產生了想要放棄的念頭。母親不急不躁,她決定利用兒子驕傲自大的性格,對兒子比學趕幫。於是她故意做錯題,讓兒子指正;或者裝作不懂的樣子,讓兒子講解。一邊聽兒子指正和講解,母親一邊誇獎他說:“還是你厲害,我不如你,這些奧數題說起來很難,但對你來說,根本不是問題。”

跟母親比起來,小成一直占上風,且受到褒獎,內心得到了極大滿足,便產生了學習奧數的動力。雖然難度增加了,但他的興趣卻有增無減。後來母親點撥他說:“兒子,奧數題也有多種解法吧,你為什麼不試試呢?”小成聽後,馬上行動起來。此後解奧數題,他都像在迷宮裏尋找出路一樣興奮。難題解開後,他又思考另外一種解題方法,直到成功為止。他如此反複,樂此不疲。

小成上小學四年級時,區裏組織“方正杯”數學競賽,他被推選參賽。結果,他從數百數參賽者中脫穎而出,獲得一等獎。手捧獎杯,小成傲氣十足地對母親說:“媽,怎麼樣?我是數學天才吧?”母親原想誇獎他一番,見兒子又這麼自大,便想趁著這個機會,治治他偏科的毛病:“兒子,僅在數學方麵有特長還不行,各門成績都要優秀。優秀的學生,是不應該偏科的。再說,奧數你都拿了一等獎,其他學科有什麼好怕的呢?”

兒子聽後,反駁她說:“媽,既然您也認為我是學習數學的材料,那就讓我偏重數學吧,其他學科不管了,我要當數學家!”兒子這是什麼話?母親沒好氣地說:“兒子,你想當數學家這很好,媽媽一百個支持你,但你打聽一下,有哪個數學家像你這樣偏科?數學不是一門獨立的學科,隻有學好各門功課,才能更好地理解運用數學啊。媽媽不反對你在數學方麵多下些工夫,但不讚成你偏科,更不讚成你在其他學科上有短腿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