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當蔡笑晚和學校商量天文跳級的事時,學校老師卻拒絕了他。蔡笑晚覺得老師還不太理解自己的想法,便進一步向他們解釋說:“我對孩子進行了早期教育,他的智力發育水平跟其他孩子不同,若硬把他們固定在同一個班級裏麵,那麼對優秀的學生來說是浪費時間,而對於差生來說則很痛苦。因此,好的學生要跳級,差的學生要留級,可學校隻允許留級,而不允許跳級,這就有些不公平。”他的一番話讓學校老師無言以對,但老師依然拒絕天文跳級。無奈之下,蔡笑晚便為天文辦了轉學手續,使他在其他學校成功跳了級。
有了長子跳級的先例後,次子、五子和六女在上學時也跳過級。當孩子們真正跳級後,蔡笑晚就培養他們的自學能力。蔡笑晚認為自學和跳級是一個循環的過程,同時認為自學是讓孩子們走上成才之路的重要途徑。因此,他經常告訴孩子們:“一個真正做學問的人,他的能力和才華絕不僅僅是老師能夠教給的,而是通過不斷地自學得到的。”蔡笑晚讓孩子們自學的條件有三:一是看他們對基礎知識掌握得是否牢固,二是看他們對新事物有無興趣,三是看他們對目標有沒有強烈的追求欲望。如果符合這些條件,蔡笑晚就有針對性地培養孩子們的自學能力。
在蔡笑晚的悉心指導和嚴厲要求下,六個孩子都具備了很強的自學能力。1982年,長子天文為報考中科大少年班,曾用半年時間就學完了高中的全部課程;1984年,次子天武用4個月學完了高中3個學期的課程,並一舉考入少年班;1989年,五子和六女考上了瑞安最好的中學。在進入中學就讀前的暑期裏,他們就自學完了初一的課程。這時,蔡笑晚和學校商量讓五子和六女直接讀初二,但學校堅決不同意。懂事的六女對蔡笑晚說:“爸爸,別難為老師了,我先試讀一天看看吧。”上完一天初一的課後,兩個孩子對他說:“我們不想念初一了,因為書本上的內容我們都懂。”無奈之下,蔡笑晚又將這兩個孩子轉到另一所學校直接讀初二。
因為跳級的問題,蔡笑晚同許多學校商量過,但結果常常是這樣的:這個學校不同意跳級,他就帶著孩子轉到另一個學校。特別是長子天文,從小學一年級到博士,他一共轉了11所學校。不僅如此,為更好地照顧轉學的孩子,孩子轉到哪裏,蔡笑晚就攜妻帶子將家搬到哪裏。
四處搬家讓蔡笑晚吃盡了苦頭,但他也嚐到了甜頭並笑到了最後,這一切都源於六個孩子的完美答卷:
長子天文15歲時考上了杭州大學,19歲時進入上海交通大學研究生院讀研究生,21歲時考上了美國康奈爾大學博士生,後來又成為美國賓西法尼亞大學最年輕的終身教授之一;
次子天武14歲時入讀中科大少年班,18歲時考上了李政道主辦的Casper研究生,並由國家公派赴美攻讀博士學位,25歲博士畢業時出任華爾街基金管理經理,後任美國高盛公司副主席;
三子天師18歲時考上了北京外國語學院,20歲時被美國聖約翰大學錄取;
四子天潤17歲時考上了華西醫科大學醫學係,21歲時被美國阿肯色州立大學錄取為博士生;
五子天君16歲時考上了合肥工業大學,21歲時考上中國科技大學碩士研究生,23歲獲碩士學位;
六女天西18歲時考上了麻省理工學院博士生,22歲時獲得哈佛大學博士學位,24歲開始執教於哈佛大學,28歲時成為哈佛大學最年輕的副教授……
總之,一般的孩子從小學一年級讀到博士至少需要22年時間,而蔡笑晚的子女們則遠遠少於這個時間。因此,蔡笑晚在與時間賽跑方麵獲得了成功。
如今,子女們都功成名就,蔡笑晚卻從不借此宣揚。盡管如此,他的育才奇跡還是在當地引起了強烈的反響。於是,很多家長都找他尋經問寶,有的家長還請他輔導自己的孩子。截至2009年初,蔡笑晚已輔導了二百多個孩子,其中一個叫金一政的學生被英國劍橋大學錄取,現在已是博士後。
在輔導這些孩子的過程中,蔡笑晚也覺得自己的經驗對一些家長會有所幫助。特別是他以幾十年的實踐經驗總結出來的家教關鍵詞:“早期教育”“從小立誌”和“培養自學”,肯定適用於大多數家庭。於是,他決定在晚年繼續發揮餘熱,讓更多家長來分享自己的育子經驗。他的這一決定,得到了子女們的極大支持。
不僅如此,長子天文、次子天武和六女天西還於2006年10月共同出資首期100萬元,以蔡笑晚的名義在瑞安設立“蔡笑晚獎學助學基金”。從2007年起,每年7月,“蔡笑晚獎學助學基金”將拿出5萬元人民幣,獎勵當地的優秀學生和品學兼優的貧困生。
接受采訪時,蔡笑晚堅定地告訴筆者:“把孩子培養成材,是每位家長最重要的事業,而我的事業還遠遠沒有結束。今後,我會把所有的精力都貢獻給那些渴望成才的孩子們!”蔡笑晚還說:“我的育才方法隻能作為參考,同時,我也認為讓孩子順其自然地發展,是一種好的選擇,但我從不後悔自己的選擇,假如有來生,我還會選擇這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