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番交流溝通後,父親找女兒談心:“隻要用一顆愛心去麵對周圍的人和事,就能培養良好的道德品質,也能開闊心胸,淡泊明誌。能不能考上美國大學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爸爸希望你能成為這樣的人。”小孫聽後心情豁然開朗,她立即向父親保證:“爸爸,我一定會以您和媽媽為榜樣,做這樣的人!”父親聽後,滿意地笑了。
從此,小孫就開始留心觀察周圍的事物。不久,她發現學校附近有一所養老院,那裏缺少工作人員。了解到這一情況後,小孫立即找到那裏的負責人說:“今後,我會帶領我的同學來幫你們照顧老人。”回到學校後,小孫立即招募了幾名隊員,並安排好了服務時間。
在養老院,有不少老人行動不便,有的甚至被病痛折磨得死去活來。小孫和隊員們不厭其煩地給他們倒痰盂、擦身、擦口水和鼻涕。老人們感激得淚流滿麵,工作人員也深為感動,每次服務結束時,他們都緊緊地拉著小孫和隊員們的手說:“太感謝你們了,你們給我們幫了大忙!”
每星期去孤兒院和養老院做義工,會占用很多學習時間,但小孫妥善安排,學習成績並沒有受到任何影響。高一第二學期,她還參加了托福考試,分數達到647分,其他各門功課的成績也都名列班級前茅!
上了高二,小孫的學習更加緊張,但她還是一如既往地帶著隊員去照顧那些令她牽掛的老人們。養老院的一些老人患有心血管病,他們需要做血管支架手術,可市麵上的血管支架不是價格昂貴,就是設計僵硬呆板,老人使用後痛苦不堪。小孫見狀,就開始尋思:為什麼不能設計一款剛柔並濟、適應所有年齡段患者使用的血管支架呢?
小孫帶著這個想法和很多疑問找到了父親。父親對她的這個設想頗感興趣,便饒有興致地和她討論起來。小孫聽著聽著,突然有了主意:“爸爸,您來指導我搞這個設計吧,我一邊畫圖,一邊購置原材料,我要親自動手設計新的血管支架!”父親沒想到女兒有如此壯誌,高興地應允了。從此,父女倆密切配合做起了這項工作。
2007年初,在經曆了數十次的反複實驗後,小孫的血管支架終於研製成功,她將其命名為“剛柔並蓄自適應型血管支架”,養老院的老人使用後連聲稱好。當時,遼寧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啟動,小孫將她的這項發明項目報上了去,結果被評為一等獎。
因為長期照顧患病老人,小孫特別關注人類疾病與健康問題。2007年3月9日,全國中學生模擬聯合國大會在北京大學召開。模擬聯合國是世界各國官方和民間團體特意為青年學生組織的活動,它模仿聯合國及相關的國際機構,讓學生們扮演各個國家的外交官,可以闡述觀點、政策辯論、投票表決和做出決議等。小孫作為阿富汗的世界衛生組織(WHO)代表,就“全球傳染病爆發與預警”的議題闡明了自己的立場:傳染病威脅全人類健康,而全球的預警與反應網絡還沒有很好地發揮作用;阿富汗缺少醫護人員,需要國際交流項目的幫助等。
經過三天的發言、磋商、提問、動議和擬定草案,小孫促成了發達國家對發展中國家援助以共同預防傳染病的決議案。活動結束後,聯合國協會副主席Lucia女士握著小孫的手說:“很高興能在北大見到你的優秀表現,你能提出這樣的議題,說明你是一個很有愛心的女孩,你是最好的!”
這次經曆給了小孫極大的鼓舞。從此,但凡代表學校參加相關活動,她就把“愛心”作為關鍵詞進行研討。2007年8月,“全國首屆知名中學學生幹部論壇”在華中師大一附中舉辦。小孫作為全國唯一一位中學生幹部發言代表,在開幕式上作了“愛心回報社會”的發言。她的言論頗為深刻,引起了與會者的共鳴,被編印成冊,並獲得論壇一等獎。
懷揣愛心,小孫不僅魅力無窮,也更加自信起來。2007年11月,她參加新托福考試和美國高考,並向美國的一些大學提交了申請資料。提交完申請資料後,小孫開始主編學生英文報刊《YUCAI》。《YU-CAI》集知識性、學術性及趣味性為一體,首開全國中學生主辦英文版校刊之先河。從寫作、編輯、整理、修改、排版、校對到出版整個過程,都是她一人所為。她之所以這樣做,就是想豐富校園文化,為同學們提供貼心的服務。
小孫的考試成績很快就有了結果:新托福滿分120分,她考了115分;SAT I滿分2400分,她考了2240分;SAT II滿分2400分,她考了滿分!憑借如此優異的成績,小孫自然不難打動美國一些大學的主考官。但出人意料的是,真正打動美國大學主考官的並非是她優異的成績,而是她的一串串愛心事跡。直到接到美國大學寄來的一份份錄取通知書,小孫才明白父親極力主張她組織參加社會愛心活動的真正意義。
2008年4月,小孫陸續收到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杜克大學、芝加哥大學、紐約大學和威廉瑪麗學院等11所大學的錄取通知書。這些大學的排名均在全美前40名之列,其中有一半的大學向她提供了全額獎學金。最後,她選擇了全美綜合排名名列前茅的普林斯頓大學。8月底,小孫赴美開始留學之旅。臨走時,父親考驗她說:“大學畢業後,你可以留在美國工作和生活。”小孫卻堅定地回答:“不,我學成後一定回國,我愛祖國!”父親聽後,滿意地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