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人編了一個快樂指數,而且計算出不同地區的快樂指數,並排了序。於是我要向這些人請教一個周濂溪式的問題,快樂指數所說的快樂,所樂何事?
《論語·雍也》有一段這樣的話,“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這一段話的白譯是,顏回住在一條破巷子裏,過著粗茶淡飯的生活。對於這種生活,一般人不堪其憂,可是顏回一直感到很快樂,真是一個賢人!《論語·述而》還有這樣一段話,“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這一段話的白譯是,粗茶淡飯,彎起胳膊當枕頭,快樂也存在於這樣的生活中。
到了宋朝,大儒周濂溪收二程為弟子,“每會尋顏子、仲尼樂處,所樂何事?”這一段話載於《二程遺書》卷二。因此之故,孔顏之樂就成為宋明理學的一個重要話題。
孔顏之樂,所樂何事呢?二程之一的程頤對他的學生說,“簞瓢陋巷非可樂,蓋自有其樂耳。‘其’字當玩味,自有深意”。既然簞瓢陋巷非可樂,那麼又是樂什麼呢?
程頤要他的學生自己去玩味,卻不說答案。
《孟子·盡心上》有一段這樣的話,“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在,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朱熹在《答劉仲升》一文中說,“平日許多功夫到此成就,見處通透無隔礙,行處純熟無齟齬,便自然快活。”這是我找到的先哲明白說出他所樂何事的兩段文字,卻不知道孔顏之樂是否與之相同。一位好色的朋友看到我這些作為,不屑地說,“假!那條破巷子裏一定住著一位大美女!”
我為什麼要寫這樣一段文字呢?是看到一些人編了一個快樂指數,而且計算出不同地區的快樂指數,並排了序。於是我要向這些人請教一個周濂溪式的問題,快樂指數所說的快樂,所樂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