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章(1 / 3)

竇玄應命而去,永初帝遂看向定王,“德音殿外朕已加了戒備,無需擔心。玄素,朕如今病著,承乾殿外的局麵,隻能托付給你。務必將亂賊攔在承乾殿外,明白?”

“兒臣遵旨!”定王未穿甲胄,是尋常的墨色衣袍,抱拳躬身之時,麵目沉肅。

極遠處,爭殺之聲已隱隱傳來,在極度安靜的殿中,清晰可聞。

永初帝闔上眼睛,嘴唇微微顫抖——不是為情勢,而是為那對母子。

最親信的妻兒合謀奪位,即便早有預料,在真正麵臨的這一刻,老皇帝還是忍不住的心寒。從前的所有父子夫妻溫情盡皆化為利劍刺入胸膛,那對母子恐怕還不知道承乾殿中有定王坐鎮,隻想趁著他無力坐鎮大局,打著個清君側的旗號,攻破宮門將他誅殺。

殺夫,弑父,背君。

他曾給予他們的地位、榮耀,盡皆反噬。親自養出的猛虎,凶性大發。

迥異於承乾殿內的安靜,承乾殿以南的光順門和崇明門外,殺聲正濃。

太子和孟皇後皆穿了護身軟甲,遙遙立於光順門外,被太子親衛軍層層守衛。東宮位於皇城西南側,建製幾與朝廷相仿,文武官員俱備,東宮守軍亦有兩千人,都是孟皇後授意挑選的精銳。此次附逆的右神策衛將軍段元傑,娶了崔家女兒,是太子頗為信重的連襟,最先被孟皇後策反,仗著所守衛的位置之利,開了昭慶門後反手攻打光順門的衛軍。

仗打得很艱難。

光順門的衛軍人數不算多,然而帶兵的陶靖和高元驍卻是此次在泰州和北庭沙場上立了軍功之人,非段元傑所能相比。宮內各門沒有城牆可以據守,數千禁軍混在門外廝殺,陶靖與高元驍如同兩尊門神,騎馬牢牢把守在門外,將近前的叛軍盡數斬殺。

然而對方人數確實太多,太子衛軍兩千,加上被段元傑調集過來的右神策軍,幾乎殺得人手酸。

軍士們不知承乾殿內情形,所能做的,唯有聽從主將號令,冒死拚殺。

不久,左右銀門外,亦陸續響起爭殺之聲。負責戍衛北側宣武門的龍武衛將軍也在聽說竇玄勾結定王謀逆後,奉東宮之命前往承乾殿“救護皇上”,被兩側的羽林軍攔在門外。

威儀堂皇的宮廷之內,除了把守最外圍宮門的禁軍未被調動之外,餘下的禁軍幾乎傾巢而出。

永初帝坐在承乾殿中,聽著隱約傳來的動靜,目光愈發陰沉。

他並不願在這時候起身耗費體力,卻又掛心光順門的情形,焦灼之下,還是讓宮人敞開南麵窗扇。被信重的妻兒率兵逼宮,守衛在側的卻是從前時時提防的定王,這多少有些諷刺。

外頭的動靜入耳,讓從未經曆過戰事的永初帝心驚不已,老皇帝眉目陰沉的聽了許久,稍露焦急,道:“如此攻殺,何時才能結束?”

“禁軍共兩萬餘人,若如此攻殺,恐怕兩個時辰也不能停止,傷亡也會極重。”定王拱手,適時道:“兒臣以為,可暫時將太子和皇後放進來,餘下的攔在外麵。屆時太子和皇後反而被困,父皇再適時放出太子和皇後已被誅殺的消息,外麵的叛軍,不攻自破。”

竇玄應命而去,永初帝遂看向定王,“德音殿外朕已加了戒備,無需擔心。玄素,朕如今病著,承乾殿外的局麵,隻能托付給你。務必將亂賊攔在承乾殿外,明白?”

“兒臣遵旨!”定王未穿甲胄,是尋常的墨色衣袍,抱拳躬身之時,麵目沉肅。

極遠處,爭殺之聲已隱隱傳來,在極度安靜的殿中,清晰可聞。

永初帝闔上眼睛,嘴唇微微顫抖——不是為情勢,而是為那對母子。

最親信的妻兒合謀奪位,即便早有預料,在真正麵臨的這一刻,老皇帝還是忍不住的心寒。從前的所有父子夫妻溫情盡皆化為利劍刺入胸膛,那對母子恐怕還不知道承乾殿中有定王坐鎮,隻想趁著他無力坐鎮大局,打著個清君側的旗號,攻破宮門將他誅殺。

殺夫,弑父,背君。

他曾給予他們的地位、榮耀,盡皆反噬。親自養出的猛虎,凶性大發。

迥異於承乾殿內的安靜,承乾殿以南的光順門和崇明門外,殺聲正濃。

太子和孟皇後皆穿了護身軟甲,遙遙立於光順門外,被太子親衛軍層層守衛。東宮位於皇城西南側,建製幾與朝廷相仿,文武官員俱備,東宮守軍亦有兩千人,都是孟皇後授意挑選的精銳。此次附逆的右神策衛將軍段元傑,娶了崔家女兒,是太子頗為信重的連襟,最先被孟皇後策反,仗著所守衛的位置之利,開了昭慶門後反手攻打光順門的衛軍。

仗打得很艱難。

光順門的衛軍人數不算多,然而帶兵的陶靖和高元驍卻是此次在泰州和北庭沙場上立了軍功之人,非段元傑所能相比。宮內各門沒有城牆可以據守,數千禁軍混在門外廝殺,陶靖與高元驍如同兩尊門神,騎馬牢牢把守在門外,將近前的叛軍盡數斬殺。

然而對方人數確實太多,太子衛軍兩千,加上被段元傑調集過來的右神策軍,幾乎殺得人手酸。

軍士們不知承乾殿內情形,所能做的,唯有聽從主將號令,冒死拚殺。

不久,左右銀門外,亦陸續響起爭殺之聲。負責戍衛北側宣武門的龍武衛將軍也在聽說竇玄勾結定王謀逆後,奉東宮之命前往承乾殿“救護皇上”,被兩側的羽林軍攔在門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