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完善自我的良好職業習慣(8)(3 / 3)

因此,要使生活過得更有意義,並不是什麼難題,你也無需急躁。你應學的是協調,做到工作生活兩不誤,不要因休閑娛樂而耽誤工作,也不必做茶飯不享的工作狂。無止境地日夜工作同無休止地追逐玩樂一樣不可取——許多事情並非刻不容緩,你隻需安排好在適當的時間完成它即可。工作之餘,不妨可以學一學古人,發一發“愛秋來那些:和露摘黃花,帶霜烹紫蟹,煮酒燒紅葉”這樣的詩興。

一位公司老總在生意正紅火的時候,突然辭職,一個人跑到美國去進修。有人問他:“為什麼呢?放棄你的生意不覺得可惜嗎?”他說:“有什麼可惜的!人生苦短,做自己愛做的事,而且要想在有限的一生中比別人活得更多些,就要把人生分成一截一截來過。”他解釋道:“上一截我的人生主要目標是賺錢,現在我認為已經賺夠了足以養老的錢,然後這個階段,也就是今後的五六年,我的人生主要目標就是出國研修、旅遊、開眼界,盡享愛情。再往後的一截還沒想好,也許會去寫書,也許做更大的生意。每一截人生我都認真投入地去做。這樣我的一生會很豐富,盡可能地實現我想要的生活形態。”

他的話可與另一個人的相映襯,那一位前十年在國外遊曆闖蕩,後來回國找了份工作安定下來。他說:“我覺得真值。上半輩子經曆多多,下半輩子陪伴老人,撫養孩子,享受平靜生活。”

有時候人們之所以容易迷失和苦惱,是因為想要得太多,並且想一下子得到,結果拚命地去做,卻把自己局限在一個狹窄的圈子裏而不能自拔,並且經常忘記活在這個世上到底是為了什麼,是隻是為了做,還是要充分體驗人生?

因此,一個人需要時常提醒自己:人生真諦在於走好每一步路,享受每一份溫馨。要學會隨時自問“什麼才是要緊事”,對他們來說,大有好處。不妨把這當做每天早晨的例行功課,花上幾秒鍾問自己這個問題,這樣的自我提醒有助於我們直接抓住當務之急。也許你會由此而醒悟,原來除了一大堆所謂的責任,你還有一個選擇是生活中最重要也是你投入了最多精力的——陪伴家人,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以誠待人贏人心

古往今來,“誠信”一向被中國人視為修身之本,是待人處世的道德規範。這也是中國傳統的管理思想中所重視的“賢能”的一個重要標準。儒家思想強調“民無信不立”,宣揚“貨真價實,童叟無欺”。從商品經濟發展史來看,無論中外,商品經濟越發達,商業精神越旺盛,就越是恪守信用。“無商不奸”這句話並不能反映商業的本質,也不適應市場經濟的根本要求。其實,商的本質是信,而不是奸。因為成功的企業家都清醒地認識到:唯誠與信,才會給企業、給企業家帶來較高的信譽。

商場講究的就是金錢利潤,然而,對於誠信,香港金利來集團主席曾憲梓先生則看得比金錢更重。有一次,一家很大的百貨公司,向曾先生口頭訂了50打泰國式的領帶,價格還是按原來的價格約定的。但是等曾先生去泰國購買原料的時候,才發現因為泰國絲生產少,而全世界的需求量卻很大,所以泰國絲的價格上漲了好多。如果曾先生按照原來的價格將這50打領帶賣給那家百貨公司的話,自己就要虧損很多。這時就有人勸曾先生說:“不賣給他們了,反正沒有書麵合同。口頭協議可以不算數的。”但曾先生卻說:“不行,口頭說話也要算數。”對於這筆明顯吃虧的交易,曾先生仍照約定做了。事後,曾先生說,這筆生意在金錢上是虧了,但在誠信上卻是賺了。通過這件事,生意中人都認為曾先生靠得住,曾先生的生意也便越做越大。

做虧本生意,在許多人看來,無疑是有欠聰明的。殊不知,肯吃虧恰恰是一種大智慧。眼前的金錢畢竟都是小利,虧了可以重來,但若是因為小利而壞了誠信,以後生意的路便會越走越窄,丟失的恰恰是大利。多年來,“金利來”公司與客戶之間一直是朋友之間誠信合作的關係,也正是憑借著這樣的企業文化,“金利來”的品牌才會越打越響,成為世界知名品牌。

商場中是最要講究信用的,沒有信用,坑蒙拐騙,偷奸耍滑,生意最終不可能長久。因此,誠信為商業之本,誠可取信,信是獲利之源,誠信就是競爭的利器,誠信就是財富。“無奸不商”是人們的誤解,真正的商人是以誠信起家的。商海行舟,是憑誠信為根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