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盡管如此,這些“彈章”,仍然不失為趙煦手中得力的武器。
這便是身為萬乘至尊的好處。如果他願意,他依然可以將這些連他自己也不相信的東西,當成石越的罪名,加以問責。
當然,做這種事會麵臨多大的阻力,趙煦也是心知肚明的。
所以,他也隻是想想而已。給石越一點壓力就可以了,真的要罷掉他的話,現在還不是時候。
“官家!”龐天壽躡手躡腳的進來,打斷了趙煦的暇思,“守義公仁多保忠已在殿外候旨。”
趙煦“唔”了一聲,連忙收攏思緒,道:“宣他進來罷。”
這是仁多保忠回京之後,小皇帝第一次召見他。其實這談不上有何特別之處,即便是很親貴的皇親國戚,也不是天天能見著皇帝的。辦了差遣回來,皇帝見或不見,都是很尋常的事情。然而,不管怎麼說,仁多保忠這次卻是以敗軍之將的身份回京,因此總是有些許的尷尬與忐忑。陪著韓拖古烈一行抵京之後,仁多保忠去太皇太後靈前哭了一場,又上了封請罪的劄子,便回到府上,閉門不出。就這麼著關在家裏兩三天,沒想到皇帝突然又說要召見他,這不僅是讓他一顆懸著的心落了地,而且還有點受寵若驚、感激涕零的感覺。
仁多保忠離開汴京的時間其實很短,然而在再次回來之後,宮裏麵的情形,便已讓他頗有物是人非之歎。垂簾時期宮中最得勢的陳衍與清河郡主,如今都已是昨日黃花。陳衍在忙於太皇太後的山陵之事,而清河郡主則退居家中,深居簡出,整日替太皇太後念佛訟經。曾經炙手可熱的兩個人,幾乎是轉瞬之間,便可以讓人看到他們淒涼的下場。而如今宮內的權貴,搖身一變,換成了李舜舉、龐天壽、童貫三人。尤其是李、龐二人,極得新帝的信任,李舜舉官拜入內內侍省都都知,這是從五品的高官,“內臣極品”,是大宋朝宦官所能做到最高位置,號稱“內宰相”;而龐天壽雖然還隻是從八品的入內省內東頭供奉官,但他是一直跟著皇帝的從龍之臣,自非尋常內侍可比。再加上內西頭供奉官童貫,這三人,都是當年雍王叛亂之夜,曾經拚了死命保護小皇帝的宦官。因此,這其中的酬庸之意,倒也十分明顯。
想到這些,仁多保忠心裏麵又更加安慰幾分。
不管怎麼說,小皇帝對於那些忠於他的人,並不算十分薄情。
他小心翼翼的隨著龐天壽進到殿中,行過大禮,聽到皇帝淡淡的叫了一聲“平身”,又謝恩起身,低著頭侍立在殿下,靜靜等待皇帝發問。但他耐心的等了許久,左等右等,都不見皇帝說話。仁多保忠心下納悶,終於忍不住悄悄抬頭偷看了一眼,卻見趙煦提著筆,還在批閱奏章。短短幾個月的時間,趙煦仿佛又長高了不少,一張清秀蒼白的臉上,更又多了幾分陰沉的感覺。
可盡管如此,這些“彈章”,仍然不失為趙煦手中得力的武器。
這便是身為萬乘至尊的好處。如果他願意,他依然可以將這些連他自己也不相信的東西,當成石越的罪名,加以問責。
當然,做這種事會麵臨多大的阻力,趙煦也是心知肚明的。
所以,他也隻是想想而已。給石越一點壓力就可以了,真的要罷掉他的話,現在還不是時候。
“官家!”龐天壽躡手躡腳的進來,打斷了趙煦的暇思,“守義公仁多保忠已在殿外候旨。”
趙煦“唔”了一聲,連忙收攏思緒,道:“宣他進來罷。”
這是仁多保忠回京之後,小皇帝第一次召見他。其實這談不上有何特別之處,即便是很親貴的皇親國戚,也不是天天能見著皇帝的。辦了差遣回來,皇帝見或不見,都是很尋常的事情。然而,不管怎麼說,仁多保忠這次卻是以敗軍之將的身份回京,因此總是有些許的尷尬與忐忑。陪著韓拖古烈一行抵京之後,仁多保忠去太皇太後靈前哭了一場,又上了封請罪的劄子,便回到府上,閉門不出。就這麼著關在家裏兩三天,沒想到皇帝突然又說要召見他,這不僅是讓他一顆懸著的心落了地,而且還有點受寵若驚、感激涕零的感覺。
仁多保忠離開汴京的時間其實很短,然而在再次回來之後,宮裏麵的情形,便已讓他頗有物是人非之歎。垂簾時期宮中最得勢的陳衍與清河郡主,如今都已是昨日黃花。陳衍在忙於太皇太後的山陵之事,而清河郡主則退居家中,深居簡出,整日替太皇太後念佛訟經。曾經炙手可熱的兩個人,幾乎是轉瞬之間,便可以讓人看到他們淒涼的下場。而如今宮內的權貴,搖身一變,換成了李舜舉、龐天壽、童貫三人。尤其是李、龐二人,極得新帝的信任,李舜舉官拜入內內侍省都都知,這是從五品的高官,“內臣極品”,是大宋朝宦官所能做到最高位置,號稱“內宰相”;而龐天壽雖然還隻是從八品的入內省內東頭供奉官,但他是一直跟著皇帝的從龍之臣,自非尋常內侍可比。再加上內西頭供奉官童貫,這三人,都是當年雍王叛亂之夜,曾經拚了死命保護小皇帝的宦官。因此,這其中的酬庸之意,倒也十分明顯。
想到這些,仁多保忠心裏麵又更加安慰幾分。
不管怎麼說,小皇帝對於那些忠於他的人,並不算十分薄情。
他小心翼翼的隨著龐天壽進到殿中,行過大禮,聽到皇帝淡淡的叫了一聲“平身”,又謝恩起身,低著頭侍立在殿下,靜靜等待皇帝發問。但他耐心的等了許久,左等右等,都不見皇帝說話。仁多保忠心下納悶,終於忍不住悄悄抬頭偷看了一眼,卻見趙煦提著筆,還在批閱奏章。短短幾個月的時間,趙煦仿佛又長高了不少,一張清秀蒼白的臉上,更又多了幾分陰沉的感覺。
仁多保忠哪敢催促,隻好繼續侍立等候。這卻是一番好等,幸好他是武將出身,久站倒還不算什麼,隻是不知道皇帝究竟是有心還是無意,心裏麵不免又打著小鼓,胡思亂想。便這麼著等了約小半個時辰,才忽然聽到皇帝問道:“守義公,朕聽說你生了兩個好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