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3 / 3)

二十三日晚上的大雪,對宋軍頗為不利。而韓寶立即很好的利用了這天時的變化,這讓王厚不由不心生欽佩。他本來計劃倘若韓寶向滹沱河北流突圍,何畏之部足以牽製一時,而他便可以不急不徐,從容追來。如果一定要與韓寶決戰,他更希望以橫山蕃軍的步軍、火炮為中陣,而將騎兵部署在兩翼與後方,先利用火炮破壞遼軍的陣形,然後用騎兵從兩翼衝擊,步軍方陣再自正麵碾壓。而一旦遼軍動搖,出現後退的情況,後方的騎兵就可以借勢衝殺。

然而一夜之間,這個完美的作戰計劃便變成了一張廢紙。

在積雪數寸的天氣裏,動彈不得的,不止是雄武一軍的火炮,也包括唐康和劉延慶的那約兩百門的火炮。而且,不用何畏之報告,他也知道,除非是協同強大友軍作戰,否則雄武一軍與鎮北軍沒有能力獨擋一麵——那隻能帶來災難性的潰敗。

因此,一接到煙花警訊,王厚便立即調整了自己的方案。

當李浩較詳細的情報一到,王厚的將令便接連發出,一支支宋軍立即領兵出營,朝著遼軍追去。

讓所有人意外的是,王厚命令唐康與劉延慶的橫山蕃軍步軍擔任前軍,果斷丟棄火炮,輕兵疾進,追擊東路的遼軍。而他自率雲翼、威遠二軍緊隨其後。慕容謙則率橫山蕃軍馬軍、武騎軍、渭州蕃騎與種師中的龍衛軍餘部一道,追擊西路的遼軍。同時又派人知會何畏之,命其部整裝以待,待他的大軍一到,即隨中軍行動,一道追擊遼軍。

雖然對以橫山蕃軍右軍為前鋒頗有懷疑,但王厚的命令,還是讓宋軍盡皆摩拳擦掌。他的這數道命令,意思十分明白。就是要以重兵圍殲韓寶,但對於這四萬遼軍,一個都不肯放走!

王厚用兵向以沉穩著稱,十月廿四日的追擊戰,卻展現了他指揮的另一麵。

因為對於滹沱河北流的冰情也不盡了解,擔心遼軍渡河逃去——雖然滹沱河北流的冰情肯定要遠比唐河複雜,但是這一夜的大雪,卻讓王厚不敢掉以輕心,因此,宋軍的追擊,一改前一日的不急不徐之態,在王厚的命令下,宋軍盡棄輜重、老弱病殘在營,數萬大軍,全部輕裝疾進。

而他以橫山蕃軍步軍為前軍的決定,也立竿見影的起到了效果。

這支輕裝步兵習慣於艱苦環境,而且其作戰方式與其他的宋朝步軍不同,不依賴於繁多的輜重裝備,隻要遼軍不騎馬逃跑,橫山蕃軍步軍的行軍速度,就能走得比騎兵還快。不到一個時辰,唐康與劉延慶竟然追了近二十裏,已經可以看見耶律雕武的尾巴了。不過以這樣的速度行軍,作戰隊形自然是無法保持了,而且掉隊的士兵也不少,短短的時間內,至少有近千人掉隊。這讓唐康與劉延慶一路都追得提心掉膽,不過那右軍都校在唐康麵前拍著胸膛力保無事,唐康追敵心切,加之身後的王厚並未派人來阻止,而是默認此事,所以他仍是咬牙答應。但他與劉延慶自然是騎馬隨行,唐康至少帶了十餘匹好馬輪流乘坐,倒是半點疲態都沒有。

眼見著已經追上耶律雕武,唐康卻不敢怠慢,立即下令結陣。然而遼軍似乎是毫無戰意,耶律雕武根本不理會身後不過一兩裏正在結陣的宋軍,反而加快了行軍速度,擺出一副想要擺脫宋軍的架式。而且唐康登高而望,發現遼軍行軍隊伍嚴整有序,一點亂象都沒有,完全無機可乘。因為宋軍原本判斷耶律雕武是負責斷後的,可此時卻沒有一點斷後的樣子,自是不由得納悶。

不過此刻也不容多想,就算遼軍在前麵設有埋伏,唐康也會毫不遲疑的鑽進去。他後麵不遠,就有王厚的主力跟隨,這一次,雲翼、威遠二軍再也不象昨日那樣慢騰騰,橫山蕃軍走得雖然快,卻也沒把他們甩得太遠。兩軍相隔,不過兩三裏之遙,因為前有橫山蕃軍擔任前軍,驍勝軍的探馬又四處散布,王厚遂命令雲翼、威遠二軍不管什麼行軍隊列,隻顧埋頭疾行,如此追擊起來,自是極為迅捷。而在雲翼、威遠二軍後麵數裏,又有何畏之的雄武一軍與鎮北軍緊跟。

唐康膽子原本就很大,身後又有兩萬精銳騎兵為倚仗,膽氣不免更要壯上幾分,一時也顧不上再結陣,隻管縱兵窮追不舍。

此時前麵驍勝軍遊騎送回的情報,讓宋軍眾將,更是喜笑顏開。原來前麵韓寶所率的萬餘遼軍,離耶律雕武也並不遠,隻不過比耶律雕武快得三四裏許。如此一來,宋軍眾將也盡皆放下心來,原本多少還有些擔心韓寶會不會逃掉,但此時看來,遼軍畢竟也隻是人而已,脅下並未生得雙翅,韓寶除非拋棄軍隊逃命,否則終究還是跑不遠的。

不過,離滹沱河越近,唐康就越是謹慎,跟著耶律雕武屁股後麵跑了一陣,不止是唐康,連劉延慶都看出遼軍行動的詭異來——似遼軍這般跑法,肯定無法甩脫宋軍的追擊,就算到了滹沱河邊,也不可能安然渡河。但遼軍卻一點著急的意思也沒有,仿佛是在刻意引著宋軍前往滹沱河邊一般,雖然不知道他們葫蘆裏賣的什麼藥,但是二人心中也不能不生警惕之心。

劉延慶不必多說,那是素以“小心使得萬年船”為座右銘的。而唐康也是屢次與韓寶交手,對韓寶也頗為忌憚,當日他與李浩領著驍勝軍那種精銳,尚且不能占到便宜,何況這次隻是一支步軍。他自是不敢拿自己性命開玩笑的。

先是停下腳步,結成行軍立成方陣,放緩追擊速度。眼見著滹沱河在望,遠遠望見遼軍似乎停了下來,唐康更不敢怠慢,急令大軍停止追擊,一麵整齊陣形,等待王厚的主力。

首先趕到的,是姚麟的雲翼軍。先聽唐康、劉延慶簡單介紹了遼軍的情況,又在唐康陪同下找了塊高地觀察一陣,連老於戎行的姚麟一時也弄不清韓寶打的什麼算盤,此時驍勝軍的遊騎已經很難接近遼軍,而登高遠眺,可以發現遼軍似乎正在滹沱河邊布陣,從其兵馬調動的頻率來看,顯然是在擺個大陣仗,若換在他處,姚麟等人馬上便會知道,這是遼軍要和自己決一死戰了。但在此時、此處,看了半晌,姚麟都不敢遂下斷語。非止姚麟,宋軍眾將皆已認定韓寶是突圍逃竄,此時腦子裏雖然都不約而同的冒出“背水一戰”四個字,卻都不敢相信,隻是疑心韓寶必是在鬧什麼玄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