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2 / 3)

但劉仲武仍然有些猶疑,驍勝軍的中高級將領中,不乏消息靈通之輩,他此前也聽到過一些風聲,前任職方司員外郎是受了禦史彈劾而壞事,但其真正原因,頗有些蹊蹺,他遠在河北,當然不可能知道真假,可是直覺的,劉仲武覺得這裏麵大有文章,而一旦接受司馬夢求的這番美意,他可能就要進入另一個世界。這是一個可能改變人生軌跡的重大抉擇。劉仲武的舊識種建中就是一個例子,自從入主樞府職方館,他整個人都變得陰沉許多,若他不去職方館,早就已經獨掌一軍,成為聲名赫赫的統軍大將,但如今,種建中與昔日軍中袍澤,已經有了一種很難說清的區別,即使是劉仲武,也很難想象種建中有朝一日,還可以重返軍中,統領上萬兵馬。

可是他的選擇不能說是錯的。如果種建中繼續留在軍中,他如今怎麼也不可能位列禦前會議。職方館知事能讓他迅速的進入中樞,有朝一日,種建中能做到樞府都承旨、兵部侍郎,甚至是樞密副使。

有過在職方館、職方司任職的經曆,對於日後的升遷大有好處,這是顯而易見的。因為這兩個部門事涉軍國機密,平日打交道的上司,最小也是個樞密院都承旨,更有大量的機會在兩府宰執麵前表現自己,讓他們留下深刻的印象,了解自己的才具,甚至還有不少麵聖的機會。這些是外任將官無法相比的。

這些誘惑,讓劉仲武覺得實是極難抗拒。隻是成為獨領一軍的統兵大將,一直是劉仲武的夢想,眼見著離達成夢想隻有一步之遙,此時放棄,卻也難以輕易下此決心。而且劉仲武已經預料到,與遼國的戰爭,不會在河北結束。大宋已經取得戰略上的優勢,擊退遼軍之後,朝廷恐怕也不會善罷幹休。宋遼兩國的新仇舊恨,百年恩怨,真要清算起來,正是武人大有作為的時候。觀兵幽薊,是無數大宋將領的夢想,自己真的要就此錯過麼?

不過他還有足夠的時間可以去權衡利弊得失。眼下來說,再也沒有比能夠圍殲韓寶這四萬大軍更令人興奮的事了。驍勝軍與韓寶實是打過不少硬仗,那些戰死的袍澤,大部分要算到韓寶帳上,想想韓寶帳下遼軍的凶狠善戰,在劉仲武看來,實為平生所僅見。然而,這樣強大的對手,還不是照樣被大宋的軍隊逼至窮途末路?!

但他也清楚行百裏半九十的道理,大總管王厚已經對諸軍將領說得很清楚,這一次就是要不惜代價,徹底殲滅這四萬遼軍,絕不縱虎歸山,否則後患無窮。

想到這裏,劉仲武連忙打起精神來,這當節時,倘若出得半點岔錯,那就別說什麼職方司員外郎了,小閻王要陣斬一個新晉的昭武副尉給各軍將領提提神,隻怕連眼皮都不會眨一下。想到這些厲害處,劉仲武不由得渾身一激靈,正在此時,便聽到西北邊嘭的一聲,一個煙花騰空而起,在雲宵中炸散開來。

眾人都吃了一驚,正麵麵相覷——這是事先約定的通訊手段,發現千騎以上,三千騎以下的遼軍,便放一個煙花,三千騎到一萬騎,放兩個煙花,一萬騎以上,放三個煙花。眾人方抬頭仰望,隻聽得嘭嘭嘭的聲音接連響起,天空之中,這邊才三筒煙花放出,那邊又是三筒響起。

“遼人這是要大舉突圍了!”劉仲武臉白了一下,轉頭對趙全、張升說道:“快,速去通知本營人馬,來此集合。”

宋軍很快打探清楚,遼軍是兵分三路突圍。一路從東邊繞過何畏之的大營,一路自西邊繞過何畏之大營,還有一路隨在東路後麵,看起來是負責斷後。三路各有萬餘人馬。但這點情報,顯然無法交差,驍勝軍都校李浩立即調集人馬,迫近遼軍,加強刺探。沒過多久,陸續彙總的情報讓遼軍這次突圍計劃變得清晰起來。東邊的兩支遼軍,前麵是由韓寶親自統率,一萬餘騎,皆以宮分軍為主;後麵的由積慶宮都轄耶律雕武率領,其中宮分軍不下六七千騎,其餘部族屬國軍也約有此數,總兵力超過萬騎;而西路的遼軍,則是由長寧宮都轄蕭垠率領,除了其本部人馬外,全是部族屬國軍,但兵力也有一萬餘騎。三路遼軍,皆向東南饒陽以北的滹沱河北流方向急行。

遼軍這次突圍,全部遠遠繞開何畏之的大營,顯是不願與宋軍糾纏,同時也拋下了不少難以帶走的輜重,但是並沒有全軍上馬疾馳,大軍在雪地上牽馬跋涉,隻有少量騎兵在四周警戒,不讓驍勝軍靠得過近——這是可以理解的,若其一直驅馬疾馳,不見得就能甩下宋軍,倒可以肯定要把自己的戰馬給累死不少。這也表明韓寶仍然很鎮定,並未驚慌失措。

而饒是如此,丟下一部分輜重的遼軍,行軍速度也提高了不少。

遼軍選擇向滹沱河北流突圍,讓宋軍略有些意外。但很快他們判斷,韓寶這是為了盡快渡河——若走唐河支流,到達河邊之前,留給宋軍的時間就太多了。這不失為一招妙棋。而讓宋軍無奈的是,原本正當其衝的何畏之部,卻被一夜的大雪困得動彈不得。

積雪數寸之後,雄武一軍的環營車陣,行動起來格外困難,根本不可能跟上遼軍。而何畏之也深知雄武一軍與鎮北軍的戰鬥力,不敢扔掉火炮,率此步軍阻擋遼軍。結果隻能眼睜睜看著遼軍繞過自己,揚長而去。

如此局麵,讓一直率軍緊跟在韓寶那一路遼軍附近遊蕩的劉仲武有些始料不及,他幾乎急得跳腳,卻無可奈何。他幾次試圖靠近騷擾遼軍,但遼軍有一個千人隊始終緊緊盯著他們,隻要他一率兵靠近,便會受到箭雨攻擊,而他離遠之後,遼軍卻也聽之任之,並不窮追。而且他仔細觀察,遼軍的大隊,雖然是急行軍,卻也隱隱保持著作戰隊形,一旦有變,便可以迅速全軍上馬列陣迎敵。他的突騎兵行動迅速,來去如風,但是都是披輕甲,易被弓箭所傷,幾次試探,他已傷亡了十餘名部下,這讓他不得不更加謹慎。至於率領這千餘騎衝陣的想法,他是絕對不敢有的……韓寶部宮分軍的戰鬥力,他是領教過的,以這千餘騎去進攻萬餘人馬的遼軍,和送死沒有區別。

劉仲武隻能暗暗祈禱王厚趕緊派兵追來。

王厚沒有讓他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