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節(1 / 3)

“怎的這般快法?”蕭垠心中一驚,他知道木刀溝雖然結冰,但哪怕是牽著戰馬過河,也要小心翼翼,一不小心,便會把河冰踩破。但那一營人馬,過河的速度,卻比別的宋軍要快上一倍。但他遠眺一眼那隻宋軍身後的木刀溝,便恍然大悟——那河麵至少還有三四百人,正泡在冰水之中,拚命的拉扯著受驚的戰馬。這些宋人根本就是在蠻幹。

蕭垠暗罵一聲,摘了大弓,看了一眼正麵戰場,便要率餘下的人馬迎敵。雖然有點意外,但他並不著急,隻要盡快擊潰那龍壁營,阻止上遊的那隻包抄宋軍,那這隻支過了河的宋軍,也成不了氣候。但他才縱馬率軍衝鋒,便聽到正麵戰場方向傳來一陣震耳欲聾的歡呼聲。

他轉頭望去,眼前是不可思議的一幕——不知何時,一麵“種”字將旗,出現在戰場之中。戰旗之下,赫然是種帥中與他的數百騎親兵。

宋軍的戰鼓擂得更響了。

南邊的木刀溝河麵上,密密麻麻,到處都是牽著戰馬過河的龍衛軍。沒有隊列,沒有組織,每個人過河之後,便揮舞著戰刀與長槍,殺入戰場之中,每個人都拚命的向那麵“種”字將旗靠攏。

獵獵飛揚的將旗之下,種師中縱馬疾馳,一槍狠狠的紮進一個遼兵的肩膀,眼角瞥了一眼蕭垠的方向,輕蔑的哼了一聲,“讓老子教教你們,什麼叫做野戰!”

“再勇悍的步軍,也要懂陣戰之術,但馬軍並非如此。有時候馬軍隻要會一種戰法就行,那就是所有人跟上主將的大旗,向著同一個方向射箭,向著同一個方向衝鋒。”在這一刻,蕭垠心中,響起了蘭陵郡王耶律信曾經說過的話,“古匈奴戰法!”

戰鬥隻持續了一個時辰左右。率先潰敗的是粘八葛部的騎兵,然後萌古人也脫離了戰場,向東北方向逃去,蕭垠眼見大勢已去,也率領殘部,向北敗走。

“探馬來報,大約半個時辰前,種將軍已經攻過木刀溝……”

“龍壁營正在苦戰,遼人箭雨厲害……”

“種將軍過河了……”

“遼人開始敗退……”

“種將軍留下龍壁營打掃戰場,繼續率軍追擊……”

安平以北數裏,宋軍中軍行營的主力,正在繼續不緊不慢的趕著路。盡管這支主力全部都是騎兵,但是雲翼、威遠、驍勝三軍的大部分將士,都是下馬步行,連大總管王厚也沒有騎馬,而是找了一張胡床舒舒服服的坐了,由八個牙兵抬著他,安安穩穩的走著。中軍行營的謨臣們,則環繞在這張胡床的四周,一麵緊張的彙總著各路探馬送回的情報,不斷的向王厚報告著戰場的變化,一麵還要抽空聚集在一塊,商討對策,以供王厚參考。

而在這些幕僚之外,則是無數摩拳擦掌、急不可耐的宋軍將領。與遼軍周旋半年,好不容易等到真正一決勝負之時,每個人都是又怕煮熟的鴨子飛了,又怕煮熟的鴨子被別人給吃了。每個人心裏都明白,韓寶的首級,那是足以封侯的功勳!中軍行營諸將,誰不羨慕種師中與龍衛軍能衝鋒在前?

“怎的這般快法?”蕭垠心中一驚,他知道木刀溝雖然結冰,但哪怕是牽著戰馬過河,也要小心翼翼,一不小心,便會把河冰踩破。但那一營人馬,過河的速度,卻比別的宋軍要快上一倍。但他遠眺一眼那隻宋軍身後的木刀溝,便恍然大悟——那河麵至少還有三四百人,正泡在冰水之中,拚命的拉扯著受驚的戰馬。這些宋人根本就是在蠻幹。

蕭垠暗罵一聲,摘了大弓,看了一眼正麵戰場,便要率餘下的人馬迎敵。雖然有點意外,但他並不著急,隻要盡快擊潰那龍壁營,阻止上遊的那隻包抄宋軍,那這隻支過了河的宋軍,也成不了氣候。但他才縱馬率軍衝鋒,便聽到正麵戰場方向傳來一陣震耳欲聾的歡呼聲。

他轉頭望去,眼前是不可思議的一幕——不知何時,一麵“種”字將旗,出現在戰場之中。戰旗之下,赫然是種帥中與他的數百騎親兵。

宋軍的戰鼓擂得更響了。

南邊的木刀溝河麵上,密密麻麻,到處都是牽著戰馬過河的龍衛軍。沒有隊列,沒有組織,每個人過河之後,便揮舞著戰刀與長槍,殺入戰場之中,每個人都拚命的向那麵“種”字將旗靠攏。

獵獵飛揚的將旗之下,種師中縱馬疾馳,一槍狠狠的紮進一個遼兵的肩膀,眼角瞥了一眼蕭垠的方向,輕蔑的哼了一聲,“讓老子教教你們,什麼叫做野戰!”

“再勇悍的步軍,也要懂陣戰之術,但馬軍並非如此。有時候馬軍隻要會一種戰法就行,那就是所有人跟上主將的大旗,向著同一個方向射箭,向著同一個方向衝鋒。”在這一刻,蕭垠心中,響起了蘭陵郡王耶律信曾經說過的話,“古匈奴戰法!”

戰鬥隻持續了一個時辰左右。率先潰敗的是粘八葛部的騎兵,然後萌古人也脫離了戰場,向東北方向逃去,蕭垠眼見大勢已去,也率領殘部,向北敗走。

“探馬來報,大約半個時辰前,種將軍已經攻過木刀溝……”

“龍壁營正在苦戰,遼人箭雨厲害……”

“種將軍過河了……”

“遼人開始敗退……”

“種將軍留下龍壁營打掃戰場,繼續率軍追擊……”

安平以北數裏,宋軍中軍行營的主力,正在繼續不緊不慢的趕著路。盡管這支主力全部都是騎兵,但是雲翼、威遠、驍勝三軍的大部分將士,都是下馬步行,連大總管王厚也沒有騎馬,而是找了一張胡床舒舒服服的坐了,由八個牙兵抬著他,安安穩穩的走著。中軍行營的謨臣們,則環繞在這張胡床的四周,一麵緊張的彙總著各路探馬送回的情報,不斷的向王厚報告著戰場的變化,一麵還要抽空聚集在一塊,商討對策,以供王厚參考。

而在這些幕僚之外,則是無數摩拳擦掌、急不可耐的宋軍將領。與遼軍周旋半年,好不容易等到真正一決勝負之時,每個人都是又怕煮熟的鴨子飛了,又怕煮熟的鴨子被別人給吃了。每個人心裏都明白,韓寶的首級,那是足以封侯的功勳!中軍行營諸將,誰不羨慕種師中與龍衛軍能衝鋒在前?

一麵是心中著急,一麵卻是慢如蝸牛的行軍速度,這追擊的過程,對這些將領來說,格外的漫長與沉悶。每一個探馬回來,都有人堅尖了耳朵打聽。種師中的初捷,更是讓每個人都覺得勝利已經唾手可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