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2 / 3)

到現在為止,石越並沒有見過真正的流民!

他生活在十一世紀全球最富庶的城市,每天交往的,不是皇帝高官,就是士子清流,就算桑、唐兩家,也都是富商大賈;而他出生的時代,中國雖然不算富裕,但是流民這種東西,他畢竟也沒有見過。石越對難民的印象,是電視裏麵的那些悲慘鏡頭,他見過餓得皮包骨頭的非洲人……那種悲慘,讓任何良知未泯的人都要心中愀然。

我一定要阻止這種情況出現!

石越抿緊了嘴唇,暗暗發誓。

潘照臨等人看著石越突然陷入了沉思,都不敢打擾,互相交換著眼神,暗自猜測明年會有什麼事情,但是便是他們再聰明,也不可能提前知道下一年的災情。

突然,石越抬起頭來,似乎下定了什麼決心,緊繃著臉,一字一句的說道:“我擔心明年整個北方,都會麵臨旱災與蝗災,現在北方的情況,純父你應當很清楚,如果風調雨順,那麼底層的百姓還能夠支持,一遇上災害,非有朝廷救濟不可。可是朝廷把錢糧大部分都集於京師,一旦北方大麵積的受災,那麼便有三頭六臂,隻怕也顧及不過來,何況在這個時候,還要加上一個方田均稅法!那是雪上加霜!”

潘照臨和司馬夢求、陳良頓時麵麵相覷,他們見石越如此慎重其事的說一件事情,可整件事情卻是建立在假設明年北方全麵受災的情況之上——這實在讓他們三人覺得匪夷所思。

“公子,你說明年北方會全麵遭受旱災和蝗災?”潘照臨小心的重複了一遍。

“不錯,如果我沒有弄錯的話,從今年冬天就可以看出端詳了,整個冬天都不會下雨,而蝗災先起於契丹境內,然後飛向河北,直達開封府。”石越肯定的說道,他需要把這些資訊告訴他的幕僚。

石越如此言之鑿鑿,更讓潘照臨等人感到不可思議。

“公子,你是如何知道的?”潘照臨問出了三人心中的疑惑,他不是懷疑石越,而是此事太不可置信,而任何決斷之前,首先都必須判斷情報是否可信。

石越想了半晌,看了三人一眼,緩緩說道:“你們不必管我是如何知道的,我有時候會有一些常人沒有的能力。總之,你們相信我,此事十之八九會發生。”

他身為主上,將話說到這個份上,潘照臨等人自然不好再說什麼。司馬夢求和潘照臨迅速的對望了一眼,雖然心中依然懷疑,但是從最差的狀況來設想行動計劃,雖然有可能浪費一些機會,但畢竟不會導致最差的結果,這是二人可以接受的。

“公子想要全力阻止方田均稅法的通過嗎?”司馬夢求問道。

石越點了點頭。

“我反對,這不是上策。”潘照臨毫不客氣的提出反對意見。

“這不是上策與下策的問題,這是千萬條人命的問題!”石越異常的冷靜。

潘照臨略帶諷刺的說道:“就算公子阻止了方田均稅法,也不能挽救千萬條人命。方田均稅法,不過是雪上加霜罷了。除非公子能說服皇上,從今年開始,免征整個北方的賦稅錢糧,同時從南方調糧前往北方,發動軍民嚴陣以待,以圖自救。否則的話,做什麼都是徒勞!大宋現在的能力,根本無法很好的應對遍及半個國家的災害全麵爆發。”

石越知道潘照臨說的是實話,但是卻過於冷血。他冷冷的說道:“我會試著說服皇上的。”這句話說出來,連他自己都不相信。皇帝憑什麼要相信他對明年災害的預言,並且做出如此巨大的調整?王安石與中書諸相、樞相、三司、以及整個朝廷,誰又會相信他的預言?

潘照臨臉上又露出那種微微諷刺的笑容,他有意無意的看了司馬夢求一眼。

司馬夢求淡淡的說道:“大人,學生也反對您阻止方田均稅法。”

陳良急道:“為何?就算起的作用有限,但也不能見死不救!”

潘照臨冷笑道:“救與不救,結果一樣,就應當用這種結果為自己爭取最大的利益,這樣才能避免以後少死人,這才是真正的仁慈。那種婦人之仁,不要也罷。如果公子所說屬實,那麼到時候新黨肯定和舊黨互相攻訐,王安石會麵臨巨大的壓力,而公子正好利用這次機會,收取士林與民間的聲望。我們應當想一個全麵的救災措施,在流民到達京師,造成驚駭之後,送給皇上。”

“不錯,雖然全麵救災實際上不可能。但是如果大人呈上的措拖能夠成功緩解一兩路的災情,再加上盡力解決開封府的災情與流民,那麼大人的政治聲望將達到一個新的高峰。王韶在邊境打多少勝仗,都不會有用。”司馬夢求平靜的補充道。

陳良似乎有點不認識的看著這兩個人,“放任北方百姓於不顧,解決一兩路加上開封府的情況,這就是你們所謂的仁慈?!”

“子柔,事有經權。”司馬夢求看了陳良一眼,解釋道:“救整個北方是不可能的,何必徒勞。但是提出一兩路的解決方案,隻要我們盡早準備的話,卻還是有可能的。而開封府不能不救,救了開封府,才能讓皇上和百官看到大人的能力,才能讓開封府的士林與百姓們更加支持大人。何況以我們現在的能力,能夠解決一兩路的問題,已經是盡力了。”司馬夢求的說辭,比起潘照臨來,要好聽得多,但是其本質卻一般無二。

心裏極度不以為然,可是卻無法說過司馬夢求和潘照臨的陳良,求助似的把目光投向石越。

石越站起來,冷冷的說道:“我不需要利用災民的生命換取什麼政治聲望。我們可以想一兩個解決一兩路災情的好辦法,同時我也會試著向皇帝提出建議,爭取說服皇上能夠及早做好準備。另外從現在起到秋收,隔兩個月送封信給韓琦,提醒他早做準備。”

潘照臨冷笑一聲,道:“沒有用的,公子。沒有朝廷的命令,韓琦身處嫌疑之地,他如果屯聚糧草,被禦史一參,說他想謀反,隻怕韓琦也受不了這一本。以韓琦為人的謹慎,他根本不會那麼做。既然公子這麼肯定明年有災害,那麼均田方稅法就算通過,災情一起,也會暫停。又何必在這個時候和王安石為敵?等到明年伺機而動,不是要好得多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