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3 / 3)

“幾個月前,景大人就是戰死在踏白城!”騎馬跟在王韶身後的河州尉悲憤地說道。

“阿彌陀佛!”騎在一匹白馬之上,身披袈沙的智圓禪師低聲念道。

王韶轉頭臉來,與他對視一眼,默默無言。那些普通的將領,是不會明白他心中的想法的,“這一戰的勝利,能與以前一樣幫得了王丞相嗎?”王韶用目光詢問智圓。

仿佛看懂了王韶眼中詢問的內容,智圓微微點頭,沉聲說道:“無論如何,這是熙河地區的最後一戰!”

王韶收回目光,環視左右,見手下將領盡皆躍躍欲試,李憲卻勒馬停一邊,目光遠遠的望著踏白城,他心中一凜,撥出寶劍,厲聲喝道:“攻城!”

“攻城——”

“攻城——”

號角齊鳴,響震天地。數十架拋石器把石塊撲天蓋地的砸進本就低矮的踏白城,衝車與雲梯已運到陣前,作勢欲發——便在此時,一麵白旗從城牆中豎起……

“瑪爾戩投降了!”

“瑪爾戩投降了!”

士兵們傳出陣陣歡呼。

王韶與李憲對視一眼,雖然瑪爾戩的覆亡已經注定,但二人都沒有想到最後的勝利竟然來得如此輕鬆,兵不血刃,便徹底平定了瑪爾戩之亂。王韶遠遠望著緩緩打開的踏白城城門,見到幾十個白衣白帽的人從城中走出,終於不易覺察的籲了口氣。智圓輕輕念了一聲佛號,目光若有所思的投向東方……

汴京大內。

趙頊的目光在巨大的天下郡縣圖上停留良久,沙著嗓子說道:“丞相,當朕還在藩邸之時,便時常聽說你的大名!那個時候我常想,你就是朕的魏征、諸葛亮,得丞相相助,朕終於有一天,能成就唐太宗也比不了的事業!”他的目光從河套地區,移到了幽燕,熱切的光芒一閃而熄。

王安石靜靜地侍立在一旁,低聲說道:“臣有負……”

趙頊揮揮了手,苦笑道:“丞相不必有自責之語。桑充國說得有理,當日愛丞相亦切,今日責丞相亦過。朕即位已經七年,國家的財政較之仁宗時、先帝時,都要好得多了,無論如何,這是不爭的事實。這是丞相的功勞!”

“陛下!”

“丞相一意求去,朕慰留不得。隻是丞相雖去,但變法卻決不能中道而廢,繼丞相之位的人選,不知丞相以為何人最當?”趙頊終於委婉地接受了王安石的辭呈,他們兩個人這時候並不知道王韶的勝利,但是即便知道了,事情也未必會有任何改變。

王安石如釋重負地舒了一口氣,拜謝道:“謝陛下聖恩。”

趙頊走到王安石跟前,竟是親自彎腰扶起,溫聲說道:“丞相快快平身。”

王安石站起身來,沉吟良久,方說道:“韓絳、呂惠卿,當可不負陛下之望。”

趙頊低頭思忖一會兒,道:“韓、呂二人,的確可以不變新法之意,呂惠卿既有才幹,又識大體,不記私怨,事事以國事為先,猶是難得的人才,隻是得罪的人太多,且資曆終是淺了,隻恐有駭物議。”

王安石略有不解地望了趙頊一眼,說道:“當初陛下用臣之時,臣之資曆,亦遠不及韓琦、富弼、文彥博。”

趙頊背著手,微踱兩步,又說道:“丞相所言是,那麼蔡確此人如何?”

“蔡確亦是人才,隻是略嫌急躁了,且不如呂惠卿能容人。”

趙頊點點頭,又問:“曾布呢?”

“材有不足。”

趙頊轉過身來,冷不防問道:“石越呢?”

王安石不由一怔,這才明白原來皇帝竟然是想要石越入政事堂!他想了一會兒,終是搖了搖頭,說道:“陛下,石越的才華,隻和呂惠卿差相仿佛,但是若論遠見卓識,臣也自愧不如。說是宰相之材,的確當之無愧,隻是畢竟年紀太輕,資曆太淺!這個人,陛下不如給子孫留著用吧。”

“朕以為石越年紀雖然輕,但是頗為老成,似乎可以補此不足。”

王安石默然良久,緩緩說道:“陛下若一定想用,臣也不會堅持己見。不過若以臣之愚見,則以為讓石越在地方做六年地方官,再回朝廷擇一部寺做三年主官,然後再做兩年翰林學士,十一年之後,此人便是宰相的不二人選。少年驟貴,升遷太速,有時候並非好事。”

趙頊微微點頭,良久,才說道:“容朕三思。”

熙寧七年七月,為相五年的王安石,終於被皇帝批準了辭呈,但是皇帝也並沒有許可他致仕,而是讓他以“觀文殿大學士、行吏部尚書、位特進、上柱國、太原郡開國公”的身份,權知江寧府事。

雖然王安石的罷相是舊黨們孜孜以求的,但是這件事情卻不值得他們多麼高興,因為僅僅在一日之後,皇帝即任命韓絳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昭文館大學士、監修國史,以呂惠卿為翰林學士,幾天之後,又進為參知政事,以此向他的臣民們宣告,他變法的決心,並沒有改變!

然而趙頊與王安石都沒有意識到,三司使曾布與禦史中丞蔡確,是不可能承認呂惠卿的權威的,而舊黨中人,痛恨呂惠卿更甚於痛恨王安石,這項任命對於汴京複雜的政治局勢而言,毫無緩和之用。

“你說什麼?!” 王雱不知從哪裏來的力氣,猛地從床上坐了起來,死死地抓住張琥,厲聲說道:“父親找蘇子由替妹子向桑家提親?”

張琥被王雱嚇了一跳,王安石罷相的消息,也不過讓王雱稍微咳了兩下,淡淡地說了一句:“退一邊看看,也未必是壞事。”不料他妹妹的親事,竟然把他緊張成這樣。張琥連忙溫聲說道:“元澤,你先不要激動。”一邊輕輕掰開王雱的雙手,扶他慢慢躺下,這才繼續說道:“平心而論,這是一樁好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