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金伯利鑽石道
金伯利鑽石道位於科勒斯堡山丘上。沿Nl公路經科勒斯貝格往北行,穿越桔自由邦省,這條是黃金道,想得到黃金的人就可以進入維瓦特蘭黃金礦區。而了29公路則是鑽石道,可以令夢想得到鑽石的人去到“世界鑽石之都”金伯利。
金伯利鑽石道沿瓦爾河畔逶迤而行,沿途發生許多有關鑽石的詭譎故事。
公元1866年,一個布爾人小男孩在這裏的桔河河岸邊發現了一顆亮晶晶的石頭,並把這顆石頭拿給鄰居,一個叫夏爾克·範·尼克的農夫看。後來證明這是一顆重達21.25克拉的鑽石,現在則稱之為“尤瑞卡”鑽石,保存在開普敦城裏的國會大廈。三年後又有第二項發現,這回又與範·尼克有關。一位當地的科利卡族獵人用一顆重83.5克拉的大鑽石交換範·尼克所有財富。這顆閃亮的鑽石是目前世界上最負盛名的一顆鑽石,它被南非政府命名為“南非之星”,現在是金伯利鑽石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令人奇怪的是,位於卡魯高原的科勒斯堡山丘那富含硫鐵而呈現赤紅的山丘在兩次發現巨型大鑽石的時候都令人不可思議地呈現出詭譎的藍光,山丘的赤紅色漸漸褪去,耀眼的寶石藍光漸漸爬滿了整個山丘。
當嘰嘰咕咕大叔駕駛著那輛車頭漆有一頭白色的大雄獅的嫩綠色的山地大吉普車駛上金伯利鑽石道時,那道詭譎的寶石藍光競令人驚歎地從山根處繁衍開來。“天天,樂樂,看到山根的寶石藍光了吧?”嘰嘰咕咕大叔一左一右地打著方向盤,“嘿嘿,等這道藍光爬滿整個科勒斯堡山丘,我們說不定也能挖到一顆大鑽石呢?!”
“嘰嘰咕咕大叔,是真的嗎?該不是傳說吧?”齊天天看了看那道詭譎的藍光,說。“嘰嘰咕咕大叔,要是能挖到一顆大鑽石,我就去換好多好多最好吃的東西,吃個夠。”常樂樂說。“小胖豬,就知道吃。”齊天天不屑地白了常樂樂一眼。“哼,齊天天,我的話還沒講完嘛。”常樂樂說,“當然,能挖到一顆大鑽石,最好就買一艘大輪船,讓嘰嘰咕咕大叔乘頭等艙,讓我爸爸,還有你爸爸一起開船,載著我們,還有許多中國和南非的小朋友一起去環遊世界。”
“嗯,這個主意到不賴。”齊天天點了下頭,接著又自肓自語道,“要真能挖到一顆大鑽石就好了。”
“挖鑽石!挖鑽石!”鸚鵡迪馬喬蹲在嘰嘰咕咕大叔的肩上,一邊顛簸得東搖西晃,一邊大叫。“嘿嘿,連迪馬喬都著急啦!看來我們今天說不定真的就能挖到一顆大鑽石。”嘰嘰咕咕大叔一打方向盤,山地大吉普車開始拐下金伯利鑽石道,往那個著名的“大洞”駛去。“大洞”位於科勒斯堡山丘下,從1871年開始,有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在此聚集了三萬多名黑白種男人,肩並肩地瘋狂挖掘鑽石。幾個月內,整座山布滿了鋤頭和水桶,然後這些人開始往下挖,因此產生了一個“大洞”。很快,“大洞”周遭繁衍出了一片簡陋的住宅區。在挖掘鑽石的過程中,英裔白人和荷裔布爾人多次發生火拚,單打獨鬥的礦工被迫結合成企業組織,這些組織又逐步發展成大型鑽石公司。在1872年的旱季,南非鑽石界的兩位重要人物開始在此登場了。一位是英國約克郡的原拳擊手兼演員巴尼·巴納托,在他20歲時由倫敦來到南非,才經過五年,就搖身一變而成為百萬富翁:另一位是一名英國牧師的兒子,名叫西塞爾·約翰·羅德茲,他運用各種手腕攀到了挖鑽石的頂峰,最後竟透過他擁有的德比爾斯聯合礦業公司,壟斷了全世界的鑽石市場。金伯利的“大洞”不斷被挖大挖深,一直到深度超過1100米,麵積達16公頃。在“大洞”開始挖掘的第一個十年裏,在礦工拚命往下挖掘的同時,從這兒運走的含鑽石岩石約有2.250萬噸。到了1914年,整片火山帶和又稱為金伯利帶的“藍地”已被挖空。挖鑽石的礦工們紛紛離開“大洞”到別的地方去尋找礦石。於是,精明的南非政府在“大洞”附近建起了一座鑽石博物館。原有建築,如巴納托拳擊館、德比爾斯農場、一間叫”禿鷹”的鐵匠工作坊和一家碎鑽石加工作坊保留了下來。如今,遊客們可以在博物館門口購買參觀券的同時每人花上10個蘭德,購買一張挖掘鑽石的執照,到“大洞”附近探勘、挖掘,挖到真正的鑽石就歸自己所有。執照可以挖掘的範圍,除了“大洞”礦坑,也包括整片火山帶和“藍地”。“哧——”地一聲,嘰嘰咕咕大叔將山地大吉普車踩停在了博物館門口。“嘿,烏姆塔塔,我的老朋友。”
嘰嘰咕咕大叔一跳下山地大吉普車,就朝一個坐在門口的有著一頭雪白卷發的老老的黑人撲去。
烏姆塔塔是鑽石博物館的管理員,現在是旅遊淡季,整個鑽石博物館就他一個人,既售門票,又賣執照,又兼解說員。
烏姆塔塔與嘰嘰咕咕大叔擁抱了一下,然後又一左一右地碰了碰鼻子。“米尼姆幾努姆卡多姆.這兩個孩子是日本人嗎?”
烏姆塔塔瞟了一眼剛跳下山地大舌普車的齊天天和常樂樂,說。“不,鳥姆塔塔,他們是中國孩子。那個男孩叫齊天天,女孩叫常樂樂,他們都是我的好朋友。”
嘰嘰咕咕大叔話音剛落,齊天天已經一跳,攬住了烏姆塔塔的脖子。“烏姆塔塔大叔,您好!”齊天天一左一右地與烏姆塔塔碰了碰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