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8章 請不要用他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1 / 2)

活在世上,肯定要和別人相處,由於每個人的文化水平,工作生活,性格愛好不同,相處久了,難免會發生磕磕碰碰和矛盾衝突,這時往往就會產生仇恨的心理,如兄弟反目、婆媳不和、同事爭執等,嚴重破壞了人際關係,給生活增添了不少麻煩。其實,這些矛盾隻是些小矛盾,隻要有一方豁達一些,大度一些,該寬容的寬容,該忘記的忘記,問題就會迎刃而解,幹戈會化為玉帛。

然而,在現實生活中,總有那麼一些人,心胸狹隘,小肚雞腸,處事總是持“寧可我負人,不可人負我”的態度,對別人的不是,甚至並非不是之事也斤斤計較,毫發必爭,往往使一丁點矛盾進一步惡化。我們常常抓住別人小小的過錯不放,心中充滿了對別人的仇恨,對別人進行報複,錙銖必較,最終使自己受到了懲罰,失去了快樂。

從前有一個窮秀才在集市上賣字畫。有一天,他看見不遠處前呼後擁地走來一位大臣的小少爺。秀才知道這位大臣在年輕時曾經把自己的父親欺辱、迫害得憂鬱而死,秀才的心底不由湧起一陣仇恨的情緒,但這位小少爺並不了解這一切。

這孩子被秀才的一幅花鳥畫深深吸引住了,他在這幅畫前流連忘返,不忍離去,想要買這幅畫,秀才卻將這幅畫收卷起來,並聲稱不賣給他。這位小少爺是位癡情任性的人,對那幅畫始終難以割舍,不能忘懷。從此以後,這孩子因為想得到這幅畫而得了心病,日漸憔悴。

最後,他父親出麵了,表示願意為這幅畫付一筆高價。可是秀才寧願把這幅畫掛在他家堂屋的牆上,也不願意賣給這個大臣。他陰沉著臉坐在畫前,自言自語地說:“這就是我的報複,父債子償。”大臣沒有買到畫失望地回去了,沒過幾天,大臣的兒子死了。

可是秀才卻沒有得到報複後的快感,他連日夢見小少爺天真的笑臉,這使他的良心受到了譴責,終日痛苦不已。有一天,他應人要求畫一幅佛像。可是,他畫著畫著就覺得佛像與自己以往畫的佛像有很大的差異。這使他苦惱不已,他費盡心思地找原因,突然他驚恐地丟下手中的畫筆,跳了起來:他剛畫好的佛像的眼睛,竟然是那位大臣的眼睛,連嘴唇也是那麼相似。他把畫撕碎,心裏默念道:“我的報複已經又回報到我的頭上來了!”

就像家鴿總會回家,報複也總會回到自己的頭上。生活就是這樣,麵對別人的傷害,刻意的報複往往結局並不樂觀,最後的結果與其說是報複了自己的敵人,不如說是更深地傷害了自己。

報複是把雙刃劍,在傷害別人的同時,也會劃傷自己。因此不要對別人的傷害耿耿於懷,用別人犯下的錯來懲罰自己,使自己痛苦,實在是太不明智了。“當你伸出兩隻手指去指責別人時,餘下的三隻手指恰恰是對著自己的。”美國的父母常用這句話教育他們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