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緣越好,事情就越好辦。某些成功者總能夠與別人相處得特別好,這到底有什麼秘訣?
比爾·蓋茨這樣被大家公認為優秀的人,我們也不見得會選他做我們的朋友。如果要問理由,那隻有一個:他是個不能“填飽”我們饑餓精神狀態的人,我們的快樂與悲傷,他都不能共享。和他在一起會令我們覺得不自在,因為他所散發出來的優秀氣質,讓我們感到自卑。即使他如何傑出,我們也會和他保持一段無法親密的、適度的距離。
要想有一個好的人緣就要學會從心裏接納別人。隻有這樣才能更好的增進人與人之間的感情。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能完完全全地被接受,都希望能輕輕鬆鬆地與人相處。在一般情況下和人相處時,很少有人敢完完全全地暴露自己的一切。所以,一個人若是能讓你感到輕鬆自在、毫無拘束,我們是極願意和他在一起的,也就是說,我們希望和能夠接受我們的人相處。專門找人家錯處而吹毛求疵的人,一定不是個容易親近的人,是無法和我們成為好朋友的。
請不要預設標準去要求別人的行為合乎自己的準則。在你要求別人尊重自己的同時,也請給對方一個自我的權利,即使對方的某些行為過度偏頗也無妨。別要求對方完全符合自己的喜好,要讓你身旁的人感到輕鬆自在。
一位心理學家曾說過,要改變一個任性或殘暴的人,除了對他表示好感,讓他自己願意改變之外,再也沒有其他更好的方法了。很多優秀的人,往往能影響那些本性善良的人,使其接受他們,使他們更好。但是對於任性、殘暴的人,他們往往束手無策。為什麼呢?因為優秀的那群人根本無法接受粗暴的人,甚至於避之如蛇蠍,在心理層麵上無法接納,如何能讓對方變好呢?
增進人緣的第二個方麵就是要認可別人,實際上是消極的做法。我們接納對方的缺點,伸出友誼的雙手接受他們,這隻是消極的做法。而積極的做法,是找出對方的優點,而不光是停留在接受與忍耐對方的缺點上,因為人們都喜歡沐浴在對方願意認同自己的溫馨氣氛之中。
有一天,一位父親帶著自認為是無可救藥的孩子到心理學醫生那裏去。那個孩子已經被父母嚴重灌輸了“自己沒有用”的觀念。剛開始,他一語不發。任憑醫生如何詢問、誘導,他都不開口說話。心理醫生一時之間真是束手無策。後來心理醫生從他父親說明的情況和所說的話裏找到了“用藥”的“處方”。他的父親說道:“這個孩子一點優點也沒有,我看他是沒指望,無可救藥了!”心理學家便開始采用自我認同的方式,試圖找出這個孩子的優點。因為他非常喜愛雕刻,但常將家裏的家具刻傷,到處是刀痕,所以總受到父親懲罰。心理醫生買了一套雕刻工具送給他,還送他一塊上等的木頭,然後教他正確的雕刻方法,不斷地鼓勵他說:“孩子,你是我所認識的人當中,最會雕刻的一位。”就這樣,醫生不斷誇獎他在這方麵具有聰穎的天賦,甚至還說他具有天才神童的無限潛力。
從此以後,他們接觸的機會越來越頻繁。在彼此和諧的互動中,心理醫生又慢慢地找出這個孩子的其他優點來認同他。直到有一天,這個孩子竟然不用別人吩咐,主動去打掃房間。這個舉動,令所有人都嚇了一跳。心理醫生問他為什麼這樣做,孩子回答說:“我想讓老師您高興。”
所以說,人們都渴望著他人的認同,要滿足這項願望其實並不難。一個人如果能夠接納別人,能夠認同別人,他的身邊就一定會聚集許多的朋友,這也正是那些具有好人緣的人與人相處的成功之道。
多一份人緣,少一份煩惱。生活是個大舞台,你、我、他都在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又不停地變換著角色,各個角色之間時時進行著各式各樣的人際交往。好人緣就是一張巨大而伸縮自如的關係網,用這張網可以使你活得輕鬆自在、瀟灑自如,塑造一個完美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