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臘哲學家對“卓越”和“自負”有一個發人深省的觀念,他們相信每一個都能把自己的潛能發揮得淋漓盡致。但同時人的內心應該有一條戒條,不能自欺地認為自己有超越實際的能力。如果係統性地擴大就會變成自我膨脹,這樣就會陷入兩難的深淵,從而被動的、不自覺地走向失敗。
自負的人往往用放大鏡來看自己的長處,他們往往自視過高,做什麼事情都從自己的利益出發,從不顧及別人的感受,總以為自己比別人強。自負的人總是固執己見,一副唯我獨尊,舍我其誰的樣子。當別人取得成績時,嫉妒油然而生,極力的去打擊,去排斥。自己得不到的用酸葡萄心理來維持自己的心理平衡。當別人失敗的時候,他卻是幸災樂禍,袖手旁觀從不願為對方提供任何有價值的東西。自負就是一種以超越真實自我為基礎的一種自傲態度,驕傲自大,目中無人。這在無意間就給自己豎起了一堵無形的牆,形成了自己與外界的隔膜。他們不可能有很好的心態,因為總是以高人一等的姿態與別人相處,這樣的人是很難有較好的發展。
今天美國的NBA球星科比·布萊恩特,在球技方麵,無疑是當今NBA最頂尖的球員,力壓群雄的得分能力讓科比變得極度自負。然而孤傲的性格注定他永遠都是孤單的英雄,因為他的自負,鬧得與心寬體胖的奧尼爾不和,結果迫使曾經助他獲得三枚總冠軍戒指的奧尼爾離開湖人隊。對於科比個人來講,他在NBA籃球史上是成功的,但就一個球隊而言,科比是失敗的,他的自負注定他無法帶領球隊再次創造出當年喬丹帶領球隊創造的神話。
自負的主要表現在於過於相信自己而不相信他人,從來不考慮別人的感受,在與別人相處時總是喜怒無常。所以做人做事自信是可以的,但千萬不要太過於自負,有時自己可能會當局者迷,看不清楚自己的錯誤,因此白忙一場,甚至為之付出代價。
生活中還有很多人因為別人對自己的批評而惱火,總會因為過於相信自己而忽略別人的意見,所以就覺得別人的意見沒有可取之處。久而久之對自己成長也不利。每個人的一生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無論麵對任何的困境都要自信,勝不驕敗不餒。有些人很容易把自負當成自信。當然,自信本身絕不是壞事,隻有表現過頭時,它才會表現出不利的一麵。而自負的人恰恰正是缺乏對自己的客觀認識,所表現的多是誇張的自我,或是幻想中的自我。從而失落在不明確的人生軌跡裏。
開啟自己的智慧要學會思考,世界上一切偉大思想的獲得大都來源於思考。凡是我們聽到的、看到的一定要經過頭腦的篩選與過濾。哪些是對的?哪些是錯的?哪些是可以模仿的?哪些是不可以模仿的?哪些是可以學習發揚的?哪些是需要改良、變革、創新的?
思考之後我們還要綜合分析與聯想,聯想理論與我們工作中的實際情況怎樣結合?怎樣采納?怎樣實施?怎樣去其糟粕,取其精華?怎樣去偽求真?怎樣進行選擇,這都是我們要學習的。任何成功經驗都不能照搬,任何先進模式都要結合自身有所改變。哪些適合我們,哪些不適合我們?適合的才是有用的,不適合的是不可強求的。學有所思、思有所想、想有所選,是學以致用的三部曲,這才是生活中的智慧。
第六章 用智慧開啟成功之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