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

動物界中是否有自負的現象還不得而知。但是可以肯定,人類絕對是自負的動物。自負,程度不同地發生在每個人的身上。有人曾經對瑞典的司機進行過一次調查。在問及的司機中,有90%以上認為自己的駕駛技術在平均水平以上。如果他們對自己的駕駛技術的判斷是正確的,那麼這意味著,隻有10%的司機在50%的平均水平之下。

就是說,有40%的司機對自己的駕駛技術過於自信。自負是各類人群中一個極其普遍存在的現象,而絕不限於司機。政治家、經濟學家、商人、醫生、律師、司機都屬於高自負人群。在美國進行過的調查表明,有19%的人認為他們屬於1%最富有的美國人之列;80%的學生認為自己最終將成為班上的尖子生;70%的民事律師認為自己能在法庭上打贏接手的案子。一位教授調查發現,86%的哈佛商學院學生甚至認為自己的容貌比同班同學要靚美。

如果在投資者當中進行類似於對瑞典司機那樣的調查,投資者認為自己的投資能力高於平均水平的比例也絕不會低。投資者通常是全體民眾中最自負的一群人之一。投資者們如果對自己的能力沒有一點自信乃至自負,就不會來投身於智力密集型的資本市場。對許多投資者來說,最不能接受的事實,就是承認自己的聰明程度在本行業的平均水平以下,這就意味著失敗、賠錢,或者說,給他人送錢。所謂自負,就是對自己的知識與能力持有沒有依據的自信,或者用常話說是過度的自信。研究表明,自信常常與人類積極與進取的心態有關。自信能夠幫助人們盡快地從失誤與挫折中擺脫出來。沒有自信,寸步難行;隻有自負,步步驚心。自信不是壞事,自負則不是好事。

正是這種自負置無數投資者與投資機構於死地。百年老店巴林銀行(BaringsBank)毀在一位年輕而自負的交易員尼克?李森(NickLeeson)手裏,而紅極一時的長期資產管理公司則垮於一群智商高於160的投資者。但凡那些投資失敗或跳樓或舉槍的人,無不始於極度的自信,壓上了不該壓上的賭注。如果有人說本文的題目讓人想起了著名經濟學家哈耶克的同名書,他完全說對了。自負與投資的關係是本文的主題。根據哈耶克的發現,人類的自信來自人類特有的理性能力。人有理性能力,但是對這種理性能力的邊界往往不自知。正如《致命的自負》(TheFatalConceit)一書中所指出的,人類有其理性能力,但是這一理性能力有著很大的局限性,而且是不可克服的局限性。甚至,對這種理性能力的局限與邊界也很難有準確的把握。人類一旦對自己的理性能力使用了過大的杠杆,就像過度舉債一樣,自負便產生了。人的理性能力一旦躍出了其邊界,就趨於陷入“致命的自負”和“理性的瘋狂”之中。政治家有致命的自負,投資者也有致命的自負。在投資中,沒有什麼比沉溺於致命的自負更危險。

大多數人對自己的投資能力太自負,否則市場上不會有這麼多人,也不會有這麼多人虧錢。自負和自信是相對的,不能過於自負,也不能沒有自信。就投資而言,自信必須建立在自己的能力圈範圍內,挑選簡單易懂的企業,經過深度透徹的研究,形成自己判斷的信心。這樣自信意味著不會因為其他信息的幹擾或者市場暫時的非理性波動就推翻自己的結論。

在投資界,高智商的投資者之所以犯下愚蠢的錯誤,往往在於他們對自己的智商過於自負。自負的人往往有一定的能力。越是聰明的人,越是容易跌入致命自負的陷阱。隻有保守的價值投資家相對能夠對自己的能力保持較為理性的判斷與警醒。過度的自信不僅導致許多投資者認為自己比其他人聰明、自滿,還必然導致投資者相信自己全知全能,勢必低估風險,高估自己的能力。

在投資領域,自負表現為對自己把握價格信息與對市場預測能力的自負,對估值能力的自負和對分析、選擇投資對象能力的自負,對操作的自負。錯誤的直覺、根據過去推斷未來、賭徒心理、對市場的盲目樂觀、對投資回報保有不切實際的期望都為自負搭建了堅實的舞台。這樣的自負,結果常常是受到市場的無情打擊與懲罰。

自負的投資者往往對未來,準確地說,是對未來的風險,沒有做好準備。因此,價值投資者必須像政治保守主義者那樣,認真防範致命的自負。自負也偶爾給一些人在特定的階段內帶來投資上一時的成功,但是這種成功終將是曇花一現。認為自己有能力抓住對市場中每個信息的全知,認為自己有能力抓住每一個波浪、抄到每一個底、逃過每一個頂的全能,認為自己有業績定能好於他人的全善,這便是投資中的致命自負。隻要堅持自負,終將帶來失敗,甚至是致命的失敗。

哈耶克告誡人們,人類的理性與知識,有著不可克服的局限性。每個人都有不可能克服的無知。這種無知不僅是必然,甚至是必要的。任何投資者都必須承認並麵對這種無知。價值投資者更應承認必要的無知,不要相信自己的全知、全能與全善。哈耶克認為,計劃經濟之所以是致命錯誤,正是因為政治家與計劃者懷有相信自己全知、全能、全善的致命自負。對一個高估自己的人,千萬不要低估他,尤其不能低估他可能犯下的錯誤。對自負的政治家是如此,對自負的投資者也應該如此。

治療自負的最好藥方是保守主義所開出的恭謙。這種恭謙不是外在的,更不是權力麵前的謙卑,而是內在的,是在智慧與無知麵前的虛心。隻有恭謙才能打開通向智慧的大門,自負關上通向智慧的大門。恭謙通向求知,自負通向自滿。投資界是最牛氣十足的圈子,但是在我看來應該是最恭謙的圈子。如鄧普頓所發現的,這個圈子的人常常自認為知道所有問題的答案,但是還不理解問題是什麼。資本市場並非不可知,但是絕對大於每個投資者的已知。所以,要克服自負,就必須承認自己有無知的領域;要治療自負,就必須服用恭謙這劑良藥。

所以,哈耶克的《致命的自負》一書不僅值得政治家與經濟學家們一讀,也很值得投資者們認真一讀,如果他們想避開致命的投資誤判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