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 主導本能(3 / 3)

現在我們可能要自問,人是如何適應這些自然規律的。人是最高的綜合,它自身包含了較低等生物的所有自然現象。他集中體現它們並超越它們,更重要的是,通過他的智慧,他給它們披上了展現在藝術作品中的理性的光輝。

然而,生命的兩種形式,即表現在兒童和成人之中的生命形式是怎樣的呢?它們是在哪些令人崇敬的領域展現自己的呢?實際上,這兩種生命並非顯而易見。如果我們要在人類世界中尋找它們,我們必須說隻有一個成人的世界,它一心隻想著外界並要確保有一種舒適的生活。人的心靈集中注意於征服和生產,似乎不存在其他重要的東西。人類的精力在競爭中揮霍和削弱了。如果一個成人看兒童的生活,他會以對待自己的同樣邏輯來看待兒童。他把兒童看作一個不同的人,並遠遠地避開這無用的生物。或者,在稱之為教育的那些方麵,他試圖直接把兒童引入他自己的生活方式的軌道之中。他會像蝴蝶那樣(如果這可能的話)弄破幼蟲的繭,鼓勵它飛。或者他會像青蛙那樣,把蝌蚪拉出水域,這樣它就可以在陸地上呼吸了,並且把它的黑皮膚變成綠色,因為青蛙自己就是綠色的。

人就是或多或少用這種方式來對待兒童的。成人讓兒童看他們自己本身的完美和成熟,以及他們的曆史榜樣,並期望兒童模仿他們。他們沒有認識到,兒童的生命恰恰需要一種不同的環境和不同的生活媒介。

人是最高度進化的,是物質世界中最高的生命形式,他被賦予智慧,是他環境的主人,擁有充分的力量,在工作能力上比其他生物具有無法衡量的優越性,那我們怎樣解釋有關人的這種巨大的誤解呢?

然而,人,作為他環境的建築師、建設者、生產者和塑造者,為他的孩子所做的事比蜜蜂和其他的昆蟲為它們的幼代所做的要少得多。在人身上完全缺乏生命的的主導本能的這種最高級和最基本的要素嗎?在確保物種生存的這種所有生命都具有的令人驚愕的典型現象麵前,他真的是未受助益和視而不見的嗎?

人應該具有其他生物同樣的感覺,因為在自然界中所有的東西是被改變而不是被毀壞。遍及宇宙的那種力量即使它們偏離了適宜的對象,但仍然會保存下來。

人是一個建設者,但他在何處為他的孩子建造一個適宜的窩呢?它應該是一個美麗的和未被任何外界需要所汙染的地方。它應該是這樣的一個地方,在那裏慷慨的愛能積聚起並非用於生產的財富。是否有這樣一個地方,在那裏一個人會感到需要拋棄他通常的行為模式,在那裏他意識到鬥爭並不是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那裏他終於認識到挫敗他人並不是生存的秘訣,結果,在那裏自我克製似乎是生活真正的源泉呢?是否就不存在這樣一個地方,在那裏心靈渴望砸碎把它牢牢縛在外部世界的鐵鐐銬上呢?難道就不再存在對促進新生活的奇跡的急切渴望呢?同樣的,難道就不存在對超越個體生命並達到永恒的某種東西的追求嗎?拯救的方法是這樣的:隻有當人們認識到必須放棄自己的矯揉做作的想法時,他才會相信。

當他的孩子誕生時,人是會產生這種情感的。就像其他的生物一樣,他應該放棄自己的行為方式,使自己成為祭品,這樣生命才能達到永恒。

是的,在有些場合,當人感到不再需要征服,而需要淨化和純潔時,他就渴望單純和平靜。在那種純化的平靜中,人們尋求生命的更新,尋求從人世的重負中複活。

確實,人必須要有遠離日常生活的偉大抱負。它們代表了一種神聖的聲音,沒有任何其他的東西還能把人召集起來站在兒童的周圍。

更多小說.盡在^星^月書^吧!《童年的秘密》最新章節28.主導本能由星-月-書-吧W★w★⑧⊙c★○m整理上傳

致童年的秘密的讀者:

①若讀者閱讀其他小說小說《童年的秘密》最新章節28.主導本能時發現本站未能及時更新或者本書章節出現錯亂內容缺少以及頁麵不能打開等情況,請您發站內短信通知我們:【發信給管理員】!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