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節 奏(1 / 1)

星.月.書.吧Ww8⊙c○m一個成人如果他不理解兒童需要運用他的手,不把它看成是工作本能的第一次展現,就可能成為兒童發展的障礙。這並不能都歸咎於成人的一種防禦心態。可能還有其他的原因。其中一個原因是,成人注意的是他的行為的外在的終極目的,他是根據自已的理智觀點來確定采用何種手段。對成人來說,有一條自然法則,即“最大效益法則”,這誘使他運用最直接的手段,在盡可能少的時間內達到他的目的。當他看到一個兒童正在作巨大的努力做某些似乎毫無成效的事情,而這些事情他本人一瞬間就可以做完,並且做得完美得多,這時他感到痛苦,就想去幫助這個兒童。

對成人來講,兒童熱心於瑣碎的或毫無用處的東西,完全是稀奇古怪的,甚至不可理解的。當一個兒童發現桌布斜了,他就想起桌布應該怎樣鋪,並且控製了他的所有激情,慢慢地試圖把它弄直。對處於這個發展階段的兒童來說,這是一種令人欣喜若狂的行動;但成人隻有避而遠之,並且不製止和防礙他的努力,兒童才能得到成功。

如果兒童要梳頭,成人並沒有為這種可貴的想法感到高興,反而感到是對他個人的人格的攻擊。他知道兒童不可能迅速地梳好頭,也不可能成功地達到他的標準,而他,一個成人卻能為兒童幹得既快又好。這時,盡管這個兒童正在進行一種令人欣喜的建設性活動,但他看到成人走上來拿起木梳,並說必須由成人來梳,成人是一個強有力的巨人,與他爭辯是毫無用處的。當一個成人看到兒童試圖穿衣服或係鞋帶時,也會發生同樣的情況。兒童所有的企圖都會受到阻攔。成人變得惱怒,不僅僅是因為兒童毫無成效地試圖完成某種活動,而且還因為兒童的節奏以及他的不同的行為方式。

節奏並不隻是一種可以隨意改變的舊觀念。它幾乎就像一個人的體形,是一個人的一種內在特征,當其他人的活動節奏跟我們的相接近,我們就會為之感到高興,但是當我們被迫使自己適應於他人的節奏時,我們就會感到痛苦。

例如,當我們必須跟一個局部癱瘓的人一起走路時,我們就會感到一種痛苦;如果我們看到另一個患有中風病症的人用顫抖的手緩慢地舉杯到嘴唇,他蹣跚的動作跟我們自己的自由行動之間的強烈反差會使我們痛苦。如果假定我們要幫助他,我們就會千方百計地用自己的節奏來代替他的節奏,由此使我們從這種內在的衝突中解救出來。

成人對兒童的行為與此有點相似。成人無意識地努力阻止兒童進行這種自然的、緩慢和不慌不忙的活動,他會像趕蒼蠅一樣驅散這種煩憂。

另一方麵,當兒童用一種強烈和迅速的節奏進行活動時,成人倒能容忍了。他樂於忍受充滿生氣的兒童所造成的無秩序和混亂。這時成人會“耐心地袖手旁觀”,因為他注意到了某種十分清晰和可以理解的東西;但是,當兒童的動作緩慢時,成人就感到不得不進行幹預,以自己的行動代替兒童的行動。但是,在這樣做的時候,成人並不是在兒童的心理需要上幫助他,而是在兒童喜歡由他自己做的所有活動上代替他。成人阻止兒童自由地行動,因此他本人成為兒童自然發展的最大障礙。不要其他人幫他洗澡、穿衣或梳頭的的“任性的”兒童絕望的哭叫揭示了戲劇性的鬥爭,即兒童要靠自己的努力以求得生長,誰會想到,給兒童不需要的幫助就是兒童將經曆的各種壓製中的第一個壓製,而且這種壓製將對他以後的生活產生嚴重的後果呢?

在日本,作為對死者祭禮的一部分,在兒童的墓前放置一些小石塊和類似的物體。兒童的父母在墳墓上所放的石塊,能使兒童重建他曾經搭過的玩具城堡,但是這些城堡經常會被使人痛苦的惡魔擊毀。死去的兒童遭受了痛苦這個觀念是最驚人的一個例子,表明我們已經把這種潛意識投射到來世中去了。

更多小說.盡在^星^月書^吧!《童年的秘密》最新章節13.節奏由星-月-書-吧W★w★⑧⊙c★○m整理上傳

致童年的秘密的讀者:

①若讀者閱讀其他小說小說《童年的秘密》最新章節13.節奏時發現本站未能及時更新或者本書章節出現錯亂內容缺少以及頁麵不能打開等情況,請您發站內短信通知我們:【發信給管理員】!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