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創建同盟會(1 / 1)

清王朝自鴉片戰爭以後,已是日薄西山。慈禧專政後,國勢日趨衰敗。一係列割地賠款,使神州大地已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頭。一些愛國的仁人誌士,紛紛起來提出效仿西歐,實施新法,倡導富國強民的政策,但均遭到慈禧、李鴻章等頑固派的刁難和鎮壓,使全國反清的鬥爭形勢更加高漲。由一般的民眾組織鬥爭,轉化為有一定的理論為指導的革命鬥爭。

最早的革命鬥爭組織是孫中山領導的“興中會”。從1903年夏季起,全國又先後湧現出黃興、宋教仁領導的“華興會”;蔡元培、章太炎領導的“光複會”;孫武領導的“日知會”等。

1905年夏,孫中山結束了在歐美發動留學生和華僑的工作又匆匆趕回日本。7月的一天,他經一位日本友人宮崎的介紹,拜訪了黃興。兩人一見如故,孫中山暢談革命形勢,並建議“興中會”與“華興會”聯合,共同致力革命,當即得到黃興的讚同。

宋教仁得知後,也十分讚同。不久,湖北、四川、廣東以及其他一些省的留學生也一致擁護孫中山的主張,組織統一的革命團體。不久,孫中山在東京邀集留日學生和旅日華僑見麵。與會者一致同意聯合起來,成立一個組織。孫中山被推舉為會議主席。討論的第一個議題是:這個統一組織的名稱和宗旨。代表們一致同意叫“中國同盟會”,簡稱“同盟會”。

孫中山提出16個字的宗旨:“驅除韃虜,恢複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代表中有少數人對“平均地權”有異議,但經過孫中山耐心的開導,基本上通過了。第二個議題:擬定一個會員入會的秘密誓詞,當時由孫中山起草,黃興、陳天華略加修改。在誓詞中明確提出“驅除韃虜,恢複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的革命綱領。接著,孫中山領著代表們莊嚴宣誓。宣誓後,孫中山欣然地說:“可慶可賀,從今日起,我們不是清朝的人啦!”

8月20日下午,在東京市赤阪區靈南阪,日本友人阪本金彌的住宅內舉行了同盟會正式成立大會。出席大會的會員有100多位,大會在孫中山的主持下,通過了同盟會的章程和宗旨。大家一致推舉孫中山為同盟會總理。大會又采用立法、司法、行政三權分立的原則設立了機構,同盟會下設支部。

中國同盟會的成立,是孫中山領導的民主革命發展過程中的一個裏程碑,是中國曆史上第一個資產階級革命政黨。不久,同盟會又創辦了自己的機關報——《民報》,孫中山親自寫了《發刊詞》,他第一次提出了“民族”“民權”“民生”的三民主義。從此,民族民主革命以更迅猛的腳步前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