秒秒驚心
今年四月中旬的英菲尼迪活動,我要挑戰F1四屆總冠軍車手維特爾。同場競技的,還有職業車手林誌穎。這讓我感到了壓力,也讓我覺得很新鮮,很有挑戰。我知道賽道是他們的天下,我贏不了他們,但關鍵是成績別落下太多。畢竟我是職業運動員,如果差距太大,我肯定跳不過自己心理這道坎。所以在比賽前,我告訴自己一定要用心學,也檢驗一下我的運動天分。
從北京回到上海,臨近英菲尼迪活動時,我又練了一天賽車。或許,在內心裏,我就是一個比較想挑戰自己的人。
在馬青驊的訓練場,馬青驊幫我重新鞏固了賽車技術,他教我用左腳踩刹車,用右腳踩油門。一般來說,腳下的動作再快,從踩油門到刹車也需要零點幾秒的時間,這個時間實際上是你多餘的損失。在賽車比賽中,零點零幾秒都非常關鍵。兩隻腳分開踩刹車和油門,突破了我的思維和習慣,這種改變也為我贏得了時間。
比賽前幾天,我到活動場地提前適應了一次,開了五圈。算上這天,我一共隻練了五天賽車。英菲尼迪活動現場,因為時間很緊,主持人張斌老師理解錯了,以為我在這個賽道練了五天。事實上從北京到上海我一共隻練了五天,在這個賽道上我隻練了五圈。
活動主辦方負責人知道我學車才四五天,也沒指望我能有多好的成績,還怕我太拚,萬一滑出去了,活動會比較尷尬。所以他們沒對我抱什麼希望,隻要安全跑完賽道就好了。
比賽那天,我一直糾結、忐忑、心裏沒底。因為汽車比賽不像台球比賽,我可以感知,可以掌控。就算下過雨,比較潮濕,我也知道下雨後的球台是什麼樣子的,而賽車比賽我沒有任何感覺坐標。天氣預報說會下雨,如果下雨,路麵肯定會很濕滑,輪胎的抓地力會受很大影響。在入彎點之前更要提前刹車,如果進彎速度太快,車很可能會滑出去。如果滑出去,那就難堪了。比賽又是晚上,我練車都是白天,光線肯定不同,視線也一定會受影響,所以我很糾結。
早上起來,掀開窗簾,真下雨了,這下一整天都沒有胃口了。我壓力大的時候,就不想吃東西,每次一到大比賽就會自動瘦幾斤。今年在上海交大上課,終於知道了原因。有一節課講體育心理,原來在麵對重壓時,人會不自主產生一些本能的反應。比如臨上場前會腸胃痙攣,或者想去洗手間,或者食欲不振,不想吃東西。又比如在場上有一個大的失誤,大腦會出現瞬間的空白。我不知道在賽車場上,我會有什麼不同的反應。
我雖是運動員出身,但對賽車而言,我是新的不能再新的新手了。我跟自己說,台球比賽我是怎麼麵對的、怎麼打的,就怎麼麵對怎麼比。一方麵覺得自己是運動員,就算輸也不會差很多,另一方麵我告訴自己,一個女孩能參加這種挑戰本身已經足夠。
比賽之前我很緊張,晚飯都沒吃,很早就過去彩排。因為我知道其他人都是專業玩賽車的,他們有很多經驗,不一定要去適應環境、場地。但是我不一樣,我隻能靠勤奮去縮小與他們的距離。
彩排時,其他車手都有人代替走位,我是自己去走位的。整個流程走完了,工作人員問:“潘老師你要開嗎?”我提前六個半小時到,為的就是蹭這一圈,當然要開!
回上海訓練的那天,最後一圈的成績是1分11秒54,已經打破之前的紀錄了。第一圈是1分14秒,緊接著是1分13秒、1分12秒、1分11秒54。看到一秒一秒的變化,我簡直不敢相信我真能做到!
比賽前我蹭的這一圈跑下來後,一看成績:1分10秒51!啊,又進步了一秒!我打台球從來沒有過這種感覺。1秒是什麼概念?賽道上的1秒,是很多人半年都超越不了的瓶頸。
在台球比賽中,我一直屬於慢熱型選手,又屬於比賽型選手,平常練球可能表現還算可以,一到比賽往往會有驚人的發揮。我在想,賽車我也是比賽型選手啊。我的賽車經紀人提醒我,你不要高興得太早,晚上天黑之後,視線不一樣,要是下雨,速度還會再慢,隻要在1分12秒之內都是可以接受的。
我重新把自己的心態放到最低,給自己清零,讓自己完全沒有想法,進入比賽。我覺得如果有想法,可能拿不到最後這個成績。在以往的比賽中,我一直害怕因為創造了一個新的紀錄,下一次總特別想超越,並且在心理上把它定義成自己理所應當要超越的成績。這樣下去,可能會掉進心理陷阱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