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賽之後,我對自己有了重新的認識。畢竟練了這麼久的球,在基本功各方麵花費的時間和精力都夠了。隻要保持這種穩定性,讓自己對球充滿新鮮感,讓身體跟心態協調起來,比賽時就能做得更好。因為人的鬥誌不可能一直繃在最前線,也繃不了那麼久。
大賽之前國家隊會組織集訓,也會組織隊內對抗。平時我都是自己練,自己跟自己打。突然有隊內對抗,感到新鮮,把十二分的精神全都拿出來,競技狀態非常好,直接打敗男選手,拿了隊內對抗冠軍。但是,一到真的比賽,那種新鮮感和激情提前用光了,反而打不好。
2013年上半年和下半年的區別,並不在於我技術上有多大變化,而在於狀態的變化。比賽比到最後,實力都已差不多,再比下去,就是心態和狀態。
我突然明白,從一個狀態到另一個狀態,從一個境界到另一個境界,並不是一直往前衝,並不是一直給自己塞更多的東西,也並不是一直付出。相反,需要在某個時刻,停下來,放空自己,等風來,等雨來,回到最初的自己。
人生若隻如初見,有陌生的新鮮、吸引,而無相熟之後的疲倦、無趣,當有多好。可偏偏有一個“若”字,也幸好有一個“若”字。
逆轉王
2013年,成都冠中冠比賽奪冠,成為我個人的第十個世界冠軍,之後我被很多人稱為逆轉王。
比賽中,有一場是我跟韓雨打。韓雨近兩年進步非常快,2013年又奪得世錦賽冠軍,比賽的穩定性非常好。打冠中冠是她勢頭最旺的時候,也是信心最強的時候。韓雨一直領先我到6比3時,犯了一個不算失誤的失誤,才被我反贏了。
其實那會她手感很好,球也不難打。我們在比賽中常常會出現一個狀況,當勝利在望,你百分百集中精力要打一顆球的時候,腦子裏突然閃過一個念頭,影響了你送杆的長度和速度。而你對腦子裏的念頭常常毫無準備,也無法控製。結果她打了個薄球,很好的防守,她隻要贏這一盤就贏了。
輪到我時,我想,輸掉就輸掉了,沒關係。先是一個長顆星灌袋,九號球又是一個長顆星灌袋灌進,氣勢瞬間就上來了,後麵沒再給對手任何機會。
這樣的比賽,最過癮。
中間還有一個小插曲。比賽還沒開始,我看兩邊有攝像機,一台放地上的,一台吊起來了。我仔細掃了一眼,邊上沒人,燈也沒亮,咦,怎麼攝像機沒開呢?我最近狀態這麼好!
算了吧,沒開就沒開,先打。等到落後的時候,我心想,幸好沒開。後麵,我追上來了,成功逆轉,我又心存僥幸,要是開了就好了。最後一問,攝像機果然沒開。
後麵兩場,我想不管攝像機了,一心打自己的球。球都非常難打,但是我的狀態非常好。當然,不出意外,人總是一直在進步的,我現在的球肯定比兩年前的球要好,兩年前也肯定比最開始的時候要好。但冠中冠比賽中發揮出來的水準和心理狀態,是我目前打過的所有比賽中發揮最好的。
接下來,去菲律賓的比賽是逆轉,跟奧沙利文的比賽也是逆轉,賀歲杯跟金佳映的比賽還是逆轉,各種逆轉撲麵而來。
我對自己的理解是屬於慢熱型,跟人相處也好,打球也好,都是慢慢熱起來。特別是打球,我必須一下場就搶占先機,一鼓作氣一直贏,才不會有逆轉的情況。如果一開始我被對手壓製住,打到後麵,我會慢慢自我調整,慢慢逆轉,越來越強。
我跟金佳映那場比賽,就完全是這樣。剛開始打的時候,我覺得最近一直都在逆轉,這次調整下,要搶先機。九球的偶然性太大了,有很多運氣的成分。我先開球,開完球之後,白球被其他球敲進,洗袋,變成金佳映叮叮當當打光。第二盤,她開球,又叮叮當當打光,比分變成2比0。
我再去打的時候,就被壓製住了,特別被動。對方的氣勢一上來,信心也跟著上來,我就變成一上場什麼都還沒做,也沒犯什麼錯誤,隻是運氣欠缺,就不斷落後。
其實,每一場比賽都險象環生,每一杆都有不確定性,當我握緊球杆站在球台邊想怎麼調整、怎麼逆轉的時候,每一次都是很大的挑戰。
訓練重要,比賽重要,機會重要,挑戰更重要。跟金佳映的比賽最後突然逆轉,跟奧沙利文的比賽在決勝盤出現大摸,自己開盤自己打光,我都感受到了自己真真實實的改變。如果我還是以前的心態,想東想西,思前顧後,想贏怕輸,肯定逆轉不了。經過這兩年的比賽,特別是2013年,在陷下去又爬上來的過程中,我在心態上有了更大的調整和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