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角很快炒熟了,尼瑪次仁也回來了,對他的手藝不怎麼認可,這令他有些失落。
清晨,放牧走的時候,專門到溫棚裏采摘了西紅柿、黃瓜、豆角,放在門前,希望鄰居們拿回去當菜吃。像前幾天一樣,西紅柿、黃瓜一個都不剩,豆角卻像人老珠黃的女人,委靡在原來的地方,無人問津。尼瑪次仁對他說,鄰居們拿走西紅柿和黃瓜,也是生著吃,沒有誰像內地人一樣,放上作料,在鍋裏炒著吃,燉著吃。
翁樹文說,那咱們再教他們炒菜,教他們怎樣吃蔬菜,幫他們改變飲食習慣。
尼瑪次仁大笑起來,學著翁樹文的口氣,一字一頓地說,咱們在這裏培育青稞,栽種蔬菜,把青稞和蔬菜送給他們,還教他們怎麼吃,你是黃繼光啊。
翁樹文笑著糾正他,不是黃繼光,是雷鋒。
尼瑪次仁說,你們漢語太複雜了,亂七八槽的,真難學。
從此,翁樹文和尼瑪次仁又多了一個身份。以前,他是河北省第三批援助阿裏農牧局的技術幹部,來普蘭縣科迦村搞農業科技培育工作。尼瑪次仁是阿裏地區農牧局的技術幹部,兼任翁樹文的藏語翻譯,他們來科迦村已經兩個年頭了。
來科迦村以前,翁樹文已經在阿裏地區獅泉河鎮創下了一個紀錄,阿裏冬季可以生產蔬菜啦。
在這個壯舉實現以前,全阿裏人,包括阿裏地區領導,農牧局領導,沒有誰相信這件事是真實的。土生土長的阿裏人不吃蔬菜,是因為阿裏自古以來就不產蔬菜。糌粑、酥油茶、奶酪、羊肉是主要食物,他們認為人吃蔬菜就像羊吃草。20世紀50年代以後,外地人陸續來到阿裏,吃菜逐漸成為一種時尚,富人吃菜,窮人吃肉。人們從內地探親回來,大包小包裝的全是菜,幹豇豆、幹茄子、醃菜、辣子醬等等。夏季的時候,新藏公路正常運輸,長途汽車司機從新疆喀什、葉城帶來綠色蔬菜,車還沒有停穩,就被團團圍住,一搶而空。
1992年秋天,探險家餘純順獨自一人,徒步從新疆南部翻越喀喇昆侖山,挺進阿裏途中,上百裏的無人區非常凶險,狼群出沒,高寒缺氧,幾次險些凍死、餓死、累死。幸虧被邊防軍人、牧民、道班工人搭救,終於到達獅泉河鎮,體重從170斤降到130斤。一位年輕軍人同情他,送給他一聽罐頭,他愛惜得撫弄良久,發現罐頭上的出廠日期,比這位軍人的年齡還大。
1998年,竇衛東第一次到阿裏,看見一尺多長的一根蘿卜,賣到36元錢,嚇得他吃飯的時候不好意思夾菜。
1999年,郭玉普在劄達縣當副縣長的時候,一棵白菜賣到38元,一斤白菜20元,還常常買不到。作家張辛欣到古格王國考察的時候,郭玉普發揮了副縣長最大的特權,也沒有拿得出手的東西,款待這位漂亮的女作家,隻好讓縣政府的廚師包了一頓芹菜羊肉餡餃子,芹菜是郭玉普自己種的,也隻是一小把。為了能使客人吃飽肚子,連芹菜的黃葉子和根須都包了進去,廚師沒有包餃子的經驗,一不小心,把鹽放多了。事後,遠在美國的張辛欣,回憶西藏的時候,總是忘不了那頓鹹得掉牙的餃子。
豆角很快炒熟了,尼瑪次仁也回來了,對他的手藝不怎麼認可,這令他有些失落。
清晨,放牧走的時候,專門到溫棚裏采摘了西紅柿、黃瓜、豆角,放在門前,希望鄰居們拿回去當菜吃。像前幾天一樣,西紅柿、黃瓜一個都不剩,豆角卻像人老珠黃的女人,委靡在原來的地方,無人問津。尼瑪次仁對他說,鄰居們拿走西紅柿和黃瓜,也是生著吃,沒有誰像內地人一樣,放上作料,在鍋裏炒著吃,燉著吃。
翁樹文說,那咱們再教他們炒菜,教他們怎樣吃蔬菜,幫他們改變飲食習慣。
尼瑪次仁大笑起來,學著翁樹文的口氣,一字一頓地說,咱們在這裏培育青稞,栽種蔬菜,把青稞和蔬菜送給他們,還教他們怎麼吃,你是黃繼光啊。
翁樹文笑著糾正他,不是黃繼光,是雷鋒。
尼瑪次仁說,你們漢語太複雜了,亂七八槽的,真難學。
從此,翁樹文和尼瑪次仁又多了一個身份。以前,他是河北省第三批援助阿裏農牧局的技術幹部,來普蘭縣科迦村搞農業科技培育工作。尼瑪次仁是阿裏地區農牧局的技術幹部,兼任翁樹文的藏語翻譯,他們來科迦村已經兩個年頭了。
來科迦村以前,翁樹文已經在阿裏地區獅泉河鎮創下了一個紀錄,阿裏冬季可以生產蔬菜啦。
在這個壯舉實現以前,全阿裏人,包括阿裏地區領導,農牧局領導,沒有誰相信這件事是真實的。土生土長的阿裏人不吃蔬菜,是因為阿裏自古以來就不產蔬菜。糌粑、酥油茶、奶酪、羊肉是主要食物,他們認為人吃蔬菜就像羊吃草。20世紀50年代以後,外地人陸續來到阿裏,吃菜逐漸成為一種時尚,富人吃菜,窮人吃肉。人們從內地探親回來,大包小包裝的全是菜,幹豇豆、幹茄子、醃菜、辣子醬等等。夏季的時候,新藏公路正常運輸,長途汽車司機從新疆喀什、葉城帶來綠色蔬菜,車還沒有停穩,就被團團圍住,一搶而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