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一個紅色玻璃燈籠。祖父為她擦拭幹淨之後,她耍玩了很久。有時候,那些翠綠的戒指、耳環,她看著新鮮,也想要拿去玩兒,母親也會隨著她。可見,薑玉蘭並非窮凶極惡之人。畢竟是親生骨肉,她待蕭紅,不會全然沒有愛意。

祖母過世之後,蕭紅心疼祖父,怕祖父孤單,吵嚷著要搬去祖父的屋裏住。是在那時候,祖父看孩子越發乖巧懂事了,於是,便開始教蕭紅識字讀書。直至1921年,蕭紅入學讀書。

那一年,她十歲。

蕭紅跟文字的緣分,追溯起來,大概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每每祖父教她念《千家詩》的時候,她都極是興奮。小小女童念起詩來,毫不含糊,底氣很足,那聲音洪亮得比祖父念得還要真切。祖父教她的《千家詩》,也是她最早的文學啟蒙。

那時候,張維禎已是七十多歲,身體也越發不如從前硬朗了。祖父一丁點兒的不適,都讓蕭紅感到心疼。蕭紅不知道,這叫“疼惜”。她疼惜祖父,一如祖父愛護她。

日後縱她離家南下千萬裏,故園的祖父都是她畢生的牽掛。活著,還是死去,都無法讓祖父在她心裏的位置偏離分毫。她的一生也都活在祖父的溫良與和善的庇護指引之下。

她在《永遠的憧憬和追求》裏說:“(我)從祖父那裏,知道了人生除掉了冰冷和憎惡而外,還有溫暖和愛。所以我就向著這‘溫暖’和‘愛’的方麵,懷著永久的憧憬和追求。”

祖父是蕭紅的一盞燈。

照亮了她的童年。

照亮了她的年少無知。

照亮了她的世界裏全部的黑暗。

還有一個紅色玻璃燈籠。祖父為她擦拭幹淨之後,她耍玩了很久。有時候,那些翠綠的戒指、耳環,她看著新鮮,也想要拿去玩兒,母親也會隨著她。可見,薑玉蘭並非窮凶極惡之人。畢竟是親生骨肉,她待蕭紅,不會全然沒有愛意。

祖母過世之後,蕭紅心疼祖父,怕祖父孤單,吵嚷著要搬去祖父的屋裏住。是在那時候,祖父看孩子越發乖巧懂事了,於是,便開始教蕭紅識字讀書。直至1921年,蕭紅入學讀書。

那一年,她十歲。

蕭紅跟文字的緣分,追溯起來,大概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每每祖父教她念《千家詩》的時候,她都極是興奮。小小女童念起詩來,毫不含糊,底氣很足,那聲音洪亮得比祖父念得還要真切。祖父教她的《千家詩》,也是她最早的文學啟蒙。

那時候,張維禎已是七十多歲,身體也越發不如從前硬朗了。祖父一丁點兒的不適,都讓蕭紅感到心疼。蕭紅不知道,這叫“疼惜”。她疼惜祖父,一如祖父愛護她。

日後縱她離家南下千萬裏,故園的祖父都是她畢生的牽掛。活著,還是死去,都無法讓祖父在她心裏的位置偏離分毫。她的一生也都活在祖父的溫良與和善的庇護指引之下。

她在《永遠的憧憬和追求》裏說:“(我)從祖父那裏,知道了人生除掉了冰冷和憎惡而外,還有溫暖和愛。所以我就向著這‘溫暖’和‘愛’的方麵,懷著永久的憧憬和追求。”

祖父是蕭紅的一盞燈。

照亮了她的童年。

照亮了她的年少無知。

照亮了她的世界裏全部的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