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2章 、當代中國富豪愈來愈年輕(5)(3 / 3)

林煒不承認有什麼靈感。她覺得,自己的成果完全是水到渠成。實習中發現了皮革生產中的問題,就想解決,最後終歸有了結果,很順理成章的事。

對於成果的高價轉讓,林煒顯得平靜。她覺得成果能運用於生產,是對她多年研究的一種肯定。至於700萬元如何處理,她還來不及細想。簽約後的當天晚上,她與老師商量,如果拿到這筆轉讓費,她想首先用作課題經費。1996年,林煒的成果在重慶化工廠試產後,工廠踐約付給林煒10萬元酬金,林煒全部作了課題經費。林煒說:我並不是為了錢才搞科研的。

她很不習慣人們稱她為大學生首富。在學校裏,她生活十分儉樸。20多歲的姑娘,從來沒買過化妝品,也沒穿過一套高檔服裝。她自我解嘲地說:我一直是素麵朝天。

(3)李永新:北大校園裏的創業者1999年6月28日,由北京大學政治學與行政管理係應屆畢業生李永新等人一起創辦的北京新興偉業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正式掛牌。這是一家專門從事大學生素質教育的服務公司。李永新由此成為中國第一個提出辦素質公司的校園創業者。

李永新做老板的時間不長,他那個專為學生服務的素質公司是6月28日在北大勺園舉行新聞發布會時掛牌的。從學生到老板,李永新有很多話要說。

李永新在北大就讀的是行政管理專業。他曾獲得北京市優秀畢業生、北京大學十大青年誌願者標兵、北大優秀學生幹部等諸多榮譽。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該學的他都學到了,該得到的他都得到了。1999年剛剛畢業,聯想、科利華、北京海關等多家單位都想和他簽合同,有的甚至把年薪開到6~8萬。然而,李永新說:就業不如創業,我要做自己的老板!

念大二的時候,李永新憑著他的敏銳觀察力,發現學生從入學到就業,中間存在著許多目前學校教育不能解決的問題。畢業找工作時所遇到的一些曲折經曆也讓他感到社會的需求與大學生自身所具備的素質還有一段距離。如果辦一個專為在校大學生提供全方位的素質訓練的信息服務公司該有多好?

一個新鮮的靈感在李永新的頭腦中誕生了。

1998年4月,李永新念大三。他來到國內IT行業最大的市場顧問公司藍色光標做兼職。他從AE代表做到業務處處長。專門從事策劃、公關、培訓的實踐,這段經曆使他把靈感一步步完善成一個初具規模的設想。

事業的轉機,在於高中校友鄒紀綱的出現。鄒紀剛提供了籌辦公司的大部分資金。長期困擾李永新的資金問題解決了。在夢想一步一步變成現實的時候,李永新的壓力也越來越重了。

注冊、選址、先期策劃;新成立的公司,每一件事情都需要李永新去跑。他沒有歇著的時候。

和李永新一起創辦素質公司的還有鄧湘樹、宋震、何帝。他們都是北大應屆畢業生,他們倡導一種三D即直接(Direct)、全麵(Detail)、深入(Deep)的服務理念,新興偉業提供的服務都是跟高校緊密相關的各種信息。靠信息服務賺錢,把素質教育當產業來抓,這是李永新他們走的創業路子。

現在李永新的公司有12名職員,兩個分公司。他們一起住地下室,吃自己做的飯菜。條件雖苦,但是大家的精神狀態都很好。李永新的目標是要把公司做成全國最大的服務教育、服務社會的公司,成為全國高校中的信息領導企業。所以,吃苦我們不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