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劉備大笑而起,握著龐統的手,道:“軍師一席話,令備茅塞頓開啊!來,請孔明、孝直、雲長等,共商入蜀大事!”
建安十六年十二月,公元211年,劉備留諸葛亮、關羽、張飛、趙雲、馬良、劉封等人鎮守荊州,以孟達統率其與法正帶來的四千軍士屯守江陵,而劉備自己則以龐統為軍師,陳震、殷觀、習禎等為參謀,黃忠、霍峻等為將,率領數萬兵馬奔赴蜀地。
陳震,字孝起,荊州南陽(今河南南陽)人,荊楚名士,現為荊州別駕從事,性格沉穩,為蜀漢政權不可多得的外交人才,曾與孫權開壇歃盟,交分天下,官至尚書令。
殷觀,字孔休,宜城(今湖北宜城)人,荊楚名士,也就是前文中提到的那個為劉備出謀劃策,婉拒孫權聯兵伐蜀的人,現為荊州別駕從事。
習禎,字文祥,荊州襄陽人,也是荊楚名士,其人性格風雅,善辯論,名亞龐統,而在馬良之上,後官至廣漢太守。
在劉備入蜀的途中,錦上添花,有一個猛男率一彪軍,前來投奔劉備。
這個猛男就是在三國曆史上大名鼎鼎的魏延。
魏延,字文長,生年不詳,卒於公元234年,義陽(今河南信陽)人。
三國時期的人物,除了諸葛亮、劉備、曹操、關羽、張飛、司馬懿等有數的幾人外,魏延也是個家喻戶曉的人物,其知名度之高,恐怕不下於上述人物,但他的名聲多多少少有些不好,幾乎知道魏延的人,都會下意識的想起來一件事,這貨腦後生有反骨。
但,這是《三國演義》抹黑魏延的效果,從正史中,我們根本找不到魏延謀反的證據。
所以,魏延魏猛男是被老羅生生坑害了一把。
老羅為什麼會抹黑魏延呢?
原因多起於魏延的性格。
魏延這個人跟關羽很相似,是猛將(《三國誌》評價其為“勇猛過人”),善待士卒,而且很驕傲。
蜀漢政權中很驕傲的人有兩個,前期是關羽,後期是魏延。
這兩個人驕傲的程度差不多不相上下,史稱“性矜高,當時皆避下之”,也就是說誰都得讓著他們。
就連諸葛亮都得讓著他們,當然諸葛亮不是怕他們,而是刻意用了某種手段,順著他們,壓著他們,讓他們不致於彈起來。
他們的結果也很相似,都是不得好死,諸葛亮離開荊州沒多久,關羽就掛了;諸葛亮去世沒多久,魏延就掛了。
所以,還是那句話,做人還是得謙虛一點好。
由於魏延的這種驕傲性格,再加上他是劉備時期的老臣,趙雲死後,他就是蜀漢名將中的老大,所以他更是天王老子,唯我獨尊,有時候連諸葛亮都看不上,不時地發發牢騷,埋怨一下武侯先生。
老羅是非常喜歡諸葛亮的,魏延這麼搞,當然讓老羅很不爽了,所以在寫《三國演義》的時候,魏延就被寫成了為謀反而生的貳臣。
扯得遠了,言歸正傳。
魏延投奔劉備時,還是個小夥子,小夥子長得猛,作戰也猛,還帶著一彪軍投奔,所以劉備很高興,就留下魏延為將,小夥子跟著好好幹,前途無量。
在劉備入川之時,張鬆已經為劉備鋪排好了前進的道路,因為在他的提議下,劉璋下令益州沿途關隘城池,見了劉備都要大開城門,列隊歡迎,而且還有供給劉備的軍隊,保證劉備軍隊衣食無憂。
所以劉備入川,享受到了賓至如歸的服務。
當劉備走到巴郡時,巴郡太守嚴顏拊心歎道:“這就是獨坐窮山,放虎自衛啊!”
這位蜀中老將已經看到了劉璋的結局,而劉璋此時卻在涪城(今四川綿陽)擺好了宴席,恭候著劉備。
劉備從巴水溯流而上,西去數百裏而至涪城,終於與傳說中的劉璋相會。
這場聚會很歡暢。
劉璋從成都帶來了三萬將士歡迎劉備及其屬下,史稱“璋率步騎三萬餘人,車乘帳幔,精光曜日,往就與會;先主所將將士,更相之適,歡飲百餘日。”
也就是說,劉璋跟劉備喝喝酒,然後又跟龐統喝,然後又跟黃忠喝,然後……一連喝了一百多天。
不得不說當時的酒的質量就是好,對飲百餘日都沒有發生死亡事件,這要是讓現在的食品從業者看到,不知道會不會汗顏。
在這個漫長而融洽的聚會過程中,其實一直都隱藏著一股不和諧的因素,因為張鬆、法正、龐統等人小動作不斷。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