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璋的噩夢開始(2 / 2)

不但是法正,孟達也被張鬆推到台前,孟達這個人,也算是三國時期比較著名的人物,他一人身係關羽、劉封兩者之死,後文會詳述,此處暫且略去不提。

當時,張鬆建議劉璋讓法正為正使,孟達為副使,兩人各率兩千軍士去迎接劉備入蜀。

張鬆的這個提議就有些露骨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張鬆有勾搭劉備的嫌疑。

但鑒於劉巴和黃權的下場,所以出麵勸阻的人不多。

不多的意思也就是還有。

還真有不怕死的。

這個不怕死的就是王累。

王累,益州廣漢(治今四川金堂)人,劉璋部下從事。

這個王累是個剛烈的漢子,他堅決不同意劉璋迎接劉備入蜀,劉璋也不想搭理他,反正是現在我主意已定,誰也別想改變。

王累見劉璋油鹽不進,就開始以死威脅,王累說:“主公你要是一意孤行,我就死在州門那裏!”

劉璋大怒道:“你愛死哪兒死哪兒去!”

王累說到做到,還真的把自己倒掛在州門之上了。

等劉璋派法正、孟達出使荊州時,王累便履行了自己的諾言,自刎而死。

不得不說,這王累是一個值得尊敬的血性漢子,也是一個真正的忠貞之士!

但血性漢子王累的死,卻喚不回劉璋自尋死路的決心。

每每讀史時,筆者都會感慨,為什麼有那麼多人聽不見去忠言,也看不透是非,前人走下的錯路,後人還義無反顧地踏上去,前仆後繼地往從山巔跳下懸崖,摔得粉身碎骨然後才追悔莫及。

黃權、劉巴、王累三個人,以斷送前途或斷送性命的代價去勸阻劉璋,劉璋卻仍舊選擇相信張鬆。

這其中的緣由已經不是曆史能說得清楚了。

不管如何,法正和孟達已經帶著四千軍士行走在奔赴荊州的路上,而益州離劉備也越來越近了。

可以說,劉備最終能輕易得到益州,張鬆厥功甚偉!

想當初,張鬆去見曹操時,曹操盛氣淩人,目中無人,以貌取人,折辱張鬆,結果白白喪失了入主益州的大好機會,間接幫助劉備成就了帝王之業。

後人對此評論說,昔齊桓一矜其功而叛者九國,曹操暫自驕伐而天下三分。

所以,驕傲永遠是害人的東西,要不得。

現在經常有人說國人太謙虛,謙虛多了不好,應該去掉這個所謂的傳統美德,這是個陋習,已經不適應現在的時代發展了。

但在筆者看來,還是謙虛一點好,畢竟謙虛再多,死不了人,而驕傲多了,就真的會掛。

比如說關羽。

法正和孟達來到荊州,劉備便開始西進益州,留守大本營的關羽也開始了自己一生的巔峰之路。

隻可惜,走上巔峰的關羽,一失足,便墜入了萬丈深淵,不但是他自己,還連帶整個蜀漢政權。

當然,這是後話,慢慢再敘。

現在且看劉備的入川之路。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