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巴,字子初,生於公元184年,卒於公元222年,荊州零陵烝陽(今湖南邵東)人,出身於官宦世家,祖父、父親都是漢朝重臣。

劉巴小時候就以才學知名鄉裏,是江南一代聲名遠播的名流,與諸葛亮、龐統這些名士都有交情。

劉巴的父親劉祥曾擔任江夏太守,與當時擔任長沙太守的孫堅好的穿一條褲子,當時孫堅給袁術當打手,與劉表不合,曾聯合劉祥幹掉了荊州南陽郡太守張谘,搶了人家的糧食、軍資。

這事兒幹的很不厚道,而且張谘這個人是當時士人心中很有威望,在南陽政績也不錯,很得民心,所以張谘死後,南陽士民如喪考妣,深深地怨恨孫堅、劉祥。

很快,在劉表的支持下,南陽士民同心協力,舉兵攻殺劉祥,劉祥戰敗被殺,不久,孫堅就也掛了。

劉祥死後,劉巴被劉表抓住了,對於仇敵之後,劉表當然是想殺之而後快,但是劉表這個人好虛名,他想殺劉巴,但是又不好意思直接殺,而是想先找一個合理的借口,這樣才不會被人說閑話。

但是現在沒有借口,總不能因為老子混蛋,兒子就該殺吧?

所以劉表就想了一個歪招,他讓劉祥生前的心腹偷偷潛去監獄見劉巴,然後告訴劉巴說,劉表很快就要殺你了,我是來救你的,快跟我一起越獄吧!

如果劉巴真的越獄逃跑,那殺他就理所當然了,但劉巴很精明,他看破了劉表設的這個局,就沒中計。無論來人怎麼引誘他,他都一概不理。

劉表知道這件事情後,深深地感慨,我是幹掉他爹的間接凶手,他居然還如此信任我,真是好孩子啊。

劉表內心深處某些柔軟的地方被劉巴觸動了,所以劉表就放了劉巴。

這時候劉巴才十八歲,但是才學已經名滿荊楚,劉表很欣賞他,想征辟他為己所用,一連請了劉巴多次,還舉薦他為“茂才”。

茂才,其實就是“秀才”,也即明清時期的生員,是兩漢之際盛行的選拔人才製度,其重要性僅次於孝廉。

在西漢時,茂才還叫做秀才,也即優秀的人才,等到了東漢,因為開國皇帝光武帝名字叫劉秀,為了避尊者諱,所以秀才也就成了茂才。

被舉薦成茂才可算是不小的禮遇,按照漢朝的慣例,被舉薦為茂才的人一般都能直接當上縣令或者縣令以上的官員。

所以,能被選成茂才很不得了,由此可見,劉表對劉巴還是不錯的。

但,劉巴就是不領劉表的情,畢竟那是自己父親的仇人,更何況劉表也不是劉巴心目中的明主。

因此,劉巴死活不去劉表那裏效命。

劉巴內心深處是有自己向往的明主的,他和石廣元、孟公威等人一樣,對曹操情有獨鍾,想去長江以北為官出仕。

可是俗話說,人在屋簷下,怎能不低頭?劉巴畢竟是在劉表的地盤上混飯吃,總是讓劉表吃閉門羹,算是怎麼回事?

時間長了,劉表心中也漸漸窩火了,劉巴害怕劉表對自己動殺機,就跑到了零陵郡做主記主簿,以此避禍。

到了公元208年,劉表死了,劉巴期盼已久的曹操終於揮師南下,征伐荊州。

當時,劉琮束手投降,劉備奔赴江南,荊州的士人大多對曹操不感冒,而是跟著劉備亂竄,史稱“荊楚群士,從之如雲”,而劉巴沒有跟著跑。

劉巴當然不會跑的,他根本就看不上劉備。

雖然史書沒有交代劉巴為什麼看不上劉備,但曆史卻以種種跡象表麵,劉巴深深地看不起劉備。

這個驕傲、清高、執拗的漢子在戰亂之際往北投奔曹操而去。

曹操聽說過劉巴的才名,就收了劉巴,任其為掾。

但是劉巴比較倒黴,曹操在荊州不爭氣,很快就在赤壁大敗,往北逃亡之時,曹操心裏咽不下那口窩囊氣,就準備在荊楚地界留下幾個特務分子,再找一個特務頭子,去搞地下工作,滲透到劉備、孫權勢力範圍內,在荊南製造一些不和諧的因素。

開始時,曹操選擇桓階(荊州本土人士,曾為孫堅舊臣,孫堅死時,屍體被劉表所得,桓階冒死求見劉表,換回孫堅屍體,曹操下荊州時,聽聞其忠義而收留,任命為丞相府主薄)做特務頭子,桓階連忙推辭說自己能力不夠,實在難以勝任,讓曹操另選高明,免得耽誤大事。

曹操問他誰合適,他立即把劉巴推了出來,說劉巴能力強,絕對能搞定!

於是曹操就看劉巴,兄弟,那就委屈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