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節 你寫的東西有人看嗎?(1 / 2)

所以,在任何寫作前,都要先問問自己,到底是寫給特定的人,還是寫給一群人?一般來說,如果是寫給特定的人,還比較容易有針對性。如果是寫給一群人,那他們到底是誰?究竟有什麼偏好?如何能打動他們?這個問題說白了就是,作者到底是自High(興奮),還是帶著讀者一起High。所有自娛自樂的寫作,滿足的都是寫作者而不是讀者。

哪些文字容易是自High呢?一般是帶有個人情緒和個人觀感的東西。比如個人的心情日記、生活感悟、感情抒發、生活記錄等。這樣的東西很容易打動自己,每次重讀可能都會有感觸。但對於讀者來說,別人不了解你的生活,也無法設身處地代入,所以可能完全無法理解你的意思。

舉個例子,我們之前有個學員,自己做了一個微信公眾號,每天發布自己的心得感悟,比如“心有陽光”“感恩自己”“快樂生活”等。她會講自己遇到的事情和這些事情給自己的啟發,文章本身很美,配圖也很用心,但是她分享給大家之後,幾乎沒有人回應。她很苦惱,覺得自己不被大家理解和接納。

那麼哪些文字是“帶著讀者High呢”?首先是熱點話題,以文章帶動讀者參與話題討論,引發共鳴;其次是一般性的情緒,比如孤單、受委屈、憤恨、快樂、期待等,用文章替讀者說出心中想說的話;再次是傳達有趣、有用的信息,讓讀者看完後獲得效用;最後是傳遞某種價值觀的文章,讓讀者受到感染。一般這些文章能把作者的情緒傳達給讀者,帶動讀者一起High。

還是上麵那個學員的例子,我建議她多關注周圍人的生活,多寫寫大家關心的話題。於是她轉變了選題的方向,開始寫自己和周圍人養孩子的酸甜苦辣。她的文章很快在媽媽圈引發討論,很多人給她留言,說也遇到了同樣的問題。她的文章被一些知名公眾號轉發,甚至有幾篇文章提出的問題,還成了人們議論的熱點。

三、寫作的界限

私人寫作有時候會轉為麵向社會公眾,比如林覺民的《與妻書》,裏麵愛意綿綿又有家國大義,本來是特意傾訴給一個人聽的,但是因為很感人,被廣為傳頌。還有前麵兩個爸爸寫給女兒的信,本來是傳遞給女兒的價值觀,不小心成了育兒範本。這種“由私轉公”的方式現在和曆史上一直都有,多半都有偶然性,而且不一定是作者當時寫作時的動機。

關於私人寫作和公眾寫作的關係,還有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就是現在很多公眾寫作變得越來越私人化。有的人明明知道自己會麵對很多讀者,卻依然使用某種私人化的寫作方式,行文中大量使用第一人稱“我”。比如,“我覺得吧,沒有努力就不要談什麼天分了”“在我看來,教養就是讓人舒服”,等等。作者把自己的偏好、感受、恐懼和擔心,有時候還有自己的缺點和惰性、計謀和小心機等都完整地展示在讀者麵前,讓大家覺得她把每個不相識的人當朋友。

所以,在任何寫作前,都要先問問自己,到底是寫給特定的人,還是寫給一群人?一般來說,如果是寫給特定的人,還比較容易有針對性。如果是寫給一群人,那他們到底是誰?究竟有什麼偏好?如何能打動他們?這個問題說白了就是,作者到底是自High(興奮),還是帶著讀者一起High。所有自娛自樂的寫作,滿足的都是寫作者而不是讀者。

哪些文字容易是自High呢?一般是帶有個人情緒和個人觀感的東西。比如個人的心情日記、生活感悟、感情抒發、生活記錄等。這樣的東西很容易打動自己,每次重讀可能都會有感觸。但對於讀者來說,別人不了解你的生活,也無法設身處地代入,所以可能完全無法理解你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