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為人民幣貶值會受以下幾個因素的驅動。第一,移民潮不僅帶走中國的財富,這些財富也主要通過美元的方式流出國外,因此,中國的美元會越來越少。第二,隨著中國經濟的衰退,中國經濟發展對外資的吸引力下降,外資由過去的流入轉入流出的可能性大。第三,全球的原油需求增長日益擴大,油價的上漲將消耗中國的美元儲備。第四,低端產業的出口創彙能力在減弱,但中國需要進口的先進裝備、農產品、醫藥等是剛性的,中國對外貿易順差的情況正在改變。第五,全球政治的動蕩尤其是中國周邊關係的緊張,會引發對美元的避險需求。第六,一國之貨幣是由國家的財富信用支撐的,這個財富信用是這個國家的財富以及財富創造能力(包括所擁有和控製的資源、生產力水平等)決定的。
與美國相比,中國近年的發展透支了資源和環境,而技術水平等生產能力水平與美國的差距不僅沒有縮小,還在擴大,從長期看,美強中弱。
寬鬆的貨幣政策
未來中國在經濟低迷等各種壓力下,選擇短期階段性適度寬鬆貨幣政策的可能性較大,但實施寬鬆的總體空間有限。
首先,寬鬆貨幣政策所導致的通貨膨脹已經引起了民眾的嚴重不滿,過於寬鬆的貨幣政策會再度加劇民眾的不滿,這是國家不願意看到的。其次,人民幣麵臨著貶值的壓力,如果貨幣投放過多,人民幣的貶值會加劇,這會助推美元資本的外流並引起恐慌。再次,印錢並不創造財富,經曆印錢所造成的惡果後,以印錢來解決經濟問題的手段會收斂。最後,再放縱貨幣寬鬆,靠養老保險等生活的人將越來越困難。
房地產政策放鬆
目前,從緊的房地產政策也有放鬆的可能,原因有四點。
其一,地方政府依賴土地財政的局麵沒有根本的改變,隨著地方政府財力的枯竭,地方政府存在著強烈的推動房地產政策走向寬鬆的願望。其二,目前從嚴的房地產政策中有些政策是不合理的,需要糾正。比如,對外來人員的限購等。其三,房地產政策從緊,許多相關產業都很受打擊,有些行業的苦日子越來越堅持不住。其四,總有對政策有影響的特殊利益群體要通過一次房地產的反彈獲得利益。
但我認為房地產政策放鬆的空間總體不大,房地產投資不會具備長期吸引力,最多會有一次短平快的投機機會,理由如下:
首先,房價仍然很高,泡沫很大。其次,收房產稅是大勢所趨,推出與房地產大政策過於相左的政策會自相矛盾,處境尷尬。最後,中國有走向強大的迫切需要,這就必須告別房地產支柱時代。
認知世界及思考國家發展的思想與方法
總的觀點:
經濟學成為顯學及其自身的狹隘產生誤導作用;
中國需要從哲學和政治視野重新認識世界及決策戰略;
“社會達爾文主義”是理解西方政治和外交的基本點。
經常有人問我,為什麼在主流電視報紙網絡等媒體上活躍的經濟學家、金融專家、管理專家等經常搞錯,聽他們的意見很難指導自己的實踐?
我告訴他們,之所以專家們不能展示出應有的水平,部分原因是出於良心問題,因為他們中的有些人並不是代表自己說話,他們是在為一個特殊的團體或者我們稱之為利益集團的團體說話,他們的出現是利益集團話語權的釋放;部分原因是出於思想認識水平不夠,經濟係統隻是社會係統的一部分,社會係統又隻是宇宙自然係統的一部分,僅從經濟學理論認知世界當然是片麵的,有很大局限性的。
中國改革開放三十餘年,由於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及後來發展成的“GDP主義”,使得經濟學成為顯學,成為主導中國發展的主要理論工具,但由於經濟學自身的狹隘,中國出現了許多發展問題。
比如,“以市場換技術”,導致中國巨大的市場為外國品牌占據,卻沒有換得我們所需要的技術。相反,由於有市場換技術的幻想,我們沒能用心自主研發,與國外技術的差距更加擴大了。
再如,中國定位為“世界工廠”,這已經對中國形成了嚴重的傷害,而且會繼續進行傷害。中國成為世界工廠,與之相伴的礦產、土地、森林等資源被快速消耗,水汙染、化學汙染、大氣汙染甚至土地汙染、食品汙染都不可避免。土地資源的大量消耗,也使得中國的食品安全受到了嚴重的威脅。中國金融行業的開放,可謂引狼入室,外國資本以極低的價格買入中國金融類股票,獲得了數倍的投資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