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沈約有詩“桂宮嫋嫋落桂枝,露寒淒淒凝白露”,每逢明月朗照的中秋,人們望著天上的明月,沉浸在桂花的香氣之中,仿佛那香氣是從月中飄下來的,宋之問有詩:“桂子雲中落,天香雲外飄”,而中秋時節,是不可以缺少桂花之香的。

王建這首詩曆來被傳為佳作: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說來桂花似乎和中秋明月有一種靈犀相通的關係,中秋月正明之時,她就盛開,而隨著中秋之月漸漸清損,桂花也隨之凋落,宋代才女朱淑真有首詩說:“月待圓時花正好,花將殘後月還虧”,正是道出此情此景。

宋代韓子蒼詩曰:“月中有客曾分種,世上無花敢鬥香。”而楊萬裏又有詩說:“不是人間種,移從月中來。廣寒香一點,吹得滿山開。”桂樹的身份因此相當的高,儼然成了“仙樹”,仿佛是月宮裏派下來的。《紅樓夢》中夏金桂學帝王們搞避諱的架子,曾命自己的丫頭稱桂樹為“嫦娥花”,雖然沒有叫開,人們也因反感夏金桂不願接受這樣的叫法。但也別說,宋代詞人中也有不少以嫦娥來形容桂花樹的:

伊州三台(趙師俠)

桂華移自雲岩,更被靈砂染丹。清露濕酡顏。醉乘風、下臨世間。

素娥襟韻蕭閑,不與群芳並看。蔌蔌絳綃單。覺身輕、夢回廣寒。

|折桂一枝先許我——蟾宮折桂的寓意|

在《一枝紅杏出牆來》篇中曾提到,古時的讀書人常以“何物動人,二月杏花八月桂”來激勵自己苦讀,正如現在我們學校大門上有大字標語“學習,財富蘊藏其中”一樣。舊時科舉考試的初級選拔——鄉試,在金秋八月,也正是桂花飄香的時節。

所以人們將榜上有名者稱為“月中折桂”或“蟾宮折桂”。《紅樓夢》第九回中林黛玉聽說賈寶玉要上學了,就笑道:“好,這一去,可定是要蟾宮折桂去了。”林妹妹的語氣裏,半是諷刺,半是調侃。也難說,男人有錢就變壞,古時候,“折桂”之後就變壞的男人也不少。

唐代書生登第後,不少文人們去長安的平康裏(妓院雲集之處)冶遊,妓女對於這些“蟾宮折桂”的書生們也高看一眼。裴思謙登第後“以紅箋名紙謁平康”,一名妓女寫給他這樣一首詩:

贈裴思謙(平康妓)

銀釭斜背解明璫,小語偷聲賀玉郎。

從此不知蘭麝貴,夜來新惹桂枝香。

觀詩中之意,這名青樓女子覺得能和這些“一登龍門,身價百倍”的才俊們春宵一度,倒似乎沾上了福氣香氣一般——“夜來新惹桂枝香”。

“攀桂”或“折桂”,都是古詩中常見的詞兒,也是無數讀書人心中夢寐以求的事情。唐代詩人暢當曾說:“又期攀桂後,來賞百花繁”,高中之後,再來賞玩,那才痛快啊!而那些“名場失手一年年,月桂嚐聞到手邊”的落第書生們,也都把桂花當作吉祥物供著,“蟾宮折桂”的吉祥圖案和“杏林春燕”一樣,都是讀書人最喜歡的。蘇州耦園中有儲香館一處,此館庭中遍植桂樹,每至秋季桂花清香四溢。原為園主人子嗣讀書之所,以勉勵子孫勤奮學業,將來可以攀桂題名。

南朝沈約有詩“桂宮嫋嫋落桂枝,露寒淒淒凝白露”,每逢明月朗照的中秋,人們望著天上的明月,沉浸在桂花的香氣之中,仿佛那香氣是從月中飄下來的,宋之問有詩:“桂子雲中落,天香雲外飄”,而中秋時節,是不可以缺少桂花之香的。

王建這首詩曆來被傳為佳作: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說來桂花似乎和中秋明月有一種靈犀相通的關係,中秋月正明之時,她就盛開,而隨著中秋之月漸漸清損,桂花也隨之凋落,宋代才女朱淑真有首詩說:“月待圓時花正好,花將殘後月還虧”,正是道出此情此景。

宋代韓子蒼詩曰:“月中有客曾分種,世上無花敢鬥香。”而楊萬裏又有詩說:“不是人間種,移從月中來。廣寒香一點,吹得滿山開。”桂樹的身份因此相當的高,儼然成了“仙樹”,仿佛是月宮裏派下來的。《紅樓夢》中夏金桂學帝王們搞避諱的架子,曾命自己的丫頭稱桂樹為“嫦娥花”,雖然沒有叫開,人們也因反感夏金桂不願接受這樣的叫法。但也別說,宋代詞人中也有不少以嫦娥來形容桂花樹的:

伊州三台(趙師俠)

桂華移自雲岩,更被靈砂染丹。清露濕酡顏。醉乘風、下臨世間。

素娥襟韻蕭閑,不與群芳並看。蔌蔌絳綃單。覺身輕、夢回廣寒。

|折桂一枝先許我——蟾宮折桂的寓意|

在《一枝紅杏出牆來》篇中曾提到,古時的讀書人常以“何物動人,二月杏花八月桂”來激勵自己苦讀,正如現在我們學校大門上有大字標語“學習,財富蘊藏其中”一樣。舊時科舉考試的初級選拔——鄉試,在金秋八月,也正是桂花飄香的時節。

所以人們將榜上有名者稱為“月中折桂”或“蟾宮折桂”。《紅樓夢》第九回中林黛玉聽說賈寶玉要上學了,就笑道:“好,這一去,可定是要蟾宮折桂去了。”林妹妹的語氣裏,半是諷刺,半是調侃。也難說,男人有錢就變壞,古時候,“折桂”之後就變壞的男人也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