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社會,我們不能缺少信息。如果信息匱乏,我們就無法獲得對周圍環境的認知,無法最快速合理地選擇工作和合作對象等等。但信息也並非多多益善,信息泛濫同樣是有害的。
在信息泛濫的時代,我們要在信息衝浪中花費更多的時間。少了些冷靜思考,多了些隨波逐流;少了些對傳統、對經典的鑒賞,多了些淺嚐輒止的涉獵;多了些對社會的了解和現成的經驗,缺少些個體的體驗。在信息浪潮的衝擊下,人們的生活越來越接近浮萍,沒有了堅固的根基。
當人們需要尋找對自己有用的信息時,會同時出現許多幹擾信息,這樣就需要浪費許多寶貴的時間來篩選這些信息,而且有時稍不留神還會在泛濫的信息中忽略一些對自己至關重要的信息。
在信息浪潮的衝擊下,人們不但要浪費更多的時間來處理一些對自己根本沒有意義的信息,而且還會開始害怕自己知之甚少,擔心隨時會有更多的東西自己不知道。於是對於頻繁出現的信息,什麼都想抓住,什麼都想占有。而結果呢,在這種盲目的信息追求中,丟失了自己的目標和方向,浪費了本應做其他事情的時間。
所以說信息泛濫同樣是有害的,但是我們無法改變時代發展趨勢,所以隻能改變自己,讓自己免受信息泛濫的侵害。要做到這一點,就要懂得合理規劃自己的時間,每天留出一些時間來搜索自己所需的信息,並關注一些利於個人發展、能夠增長知識的有益信息,讓自己跟上時代的步伐。不要不加選擇不加限製地去閱讀、瀏覽各種各樣的信息。同時,麵對紛繁複雜的信息,要善於思考,不能人雲亦雲,要有自己的想法,不能被他人所左右。千萬不能在信息的衝擊中迷失自己的方向,忽略自己真正要做的事,無謂地浪費時間。
一個聰明的人,應懂得分寸和平衡。對於信息來說,既不要攝入得太少,也不要攝入得太多。要懂得合理規劃時間,學會篩選、運用好有益的信息,摒棄無用甚至有害的信息。
同樣的信息,有的人處理起來時間用得多些,有的人用的時間少些。有的人用很少時間完成的信息處理優質而漂亮,而還有一些人使用了更多時間,也隻能達到初步的粗糙的信息處理。原因是信息處理具有自己的規律和一些技巧,掌握它的人可以高效地完成信息處理過程。
人所麵對的信息世界,特點是信息內容無窮,空間無邊,時間無限,傳播起來速度快,儲存時間久、並且在不斷地更新。而人要進行的信息處理是,將某件事的各個方麵拆分,有針對性地收集信息,進一步對有效信息進行統計分析,針對分析結果製定行之有效的改進措施。從信息的海量到信息處理的針對性,是一個篩選的過程,是一個簡化和放棄的過程。
對信息進行預處理,是信息正式加工前,最好經曆的一道工序。廚師在處理那些剛送到廚房的活雞時,會先做出一個大略的估計,哪些部位是最鮮美的,哪些東西是需要丟棄的,哪些是需要經過特殊處理的。信息處理也是如此。你必須先明確哪些信息是必要的,哪些是不必要、可以忽略的。怎麼確定信息是否必要和重要呢?一個簡單而有用的方法,是比較信息處理所付出的成本和收益。以看電視為例,看電視無疑是有益的,幫助你獲得心靈上的安慰,獲得生活的信息等等。若是在期末考試期間,這樣大段時間的浪費無疑是少於其收益的,這個時候,看電視就是不必要的信息處理。但你若是在撰寫一篇有關電視節目的論文,這種時間的支付是小於你的收益,這便是值得的信息處理。
是將精力均勻地分布,還是根據信息的重點分配多一些的精力呢?答案是第二個,關注信息處理的重點,給予特殊的關注,然後在重點處理你需要的關鍵信息後,簡單處理輔助信息。
高效的時間分配無疑減少了一些浪費在不那麼重要的信息上的時間。不要期待著自己把每一點信息都理解並且記憶,信息是遠遠超過你所處理的能力之外的。你沒有必要記住每一朵花的原產地、類別、名字變遷。記住,必須有重點,而且必須限製重點的數量,全是重點,也就相當於全都不是重點。
習慣就是力量。假如不想在每一次的信息處理時,把大量時間浪費在信息處理過程的設計上,就養成一個科學的信息處理習慣吧,形成反射。看到信息後,快速地做出反應,判斷它是否重要,並迅速地過濾不必要的,重點處理重要信息,縮短不必要的信息處理時間。
此外,要想快速攝取信息,我們還需要丟棄那些沒有用的舊東西。很多人很容易有一種懷舊的情結,對於各種各樣的舊物有著一種特殊的感情。學生留著各種用過的書籍和作業本,老師留著每一年學生的試卷,白領們則是保存著大堆的文件。誇張地說,周圍存留著大量的過去的東西。
從信息的角度來說,這是一個什麼情況呢?廢舊的文件意味著過去的、冗餘的信息,你在增加自己的信息負擔,你在為難你自己。這是你已經處理過的信息,已經占用了你的時間,發揮過了信息的效用,你現在保留著這些信息,就如同你背著不斷增加的包袱在行走,總有一天你會被壓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