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3章 不要讓困難和恐懼擋住你的路(1 / 2)

魏延大學畢業後如願以償地成為了一名記者,但隻是在一個不知名報社任記者。這一天,他的上司交給他一個任務:采訪當地一位有名的大法官張輝明。

這是工作以來自己接到的第一個重要任務,魏延不是欣喜若狂,反而愁眉苦臉。他想:自己任職的報社又不是當地的一流大報,自己也隻是一名剛剛出道、毫無名氣的小記者,大法官張輝明怎麼會接受他的采訪呢?同事知道他的苦惱後,安慰說:我很理解你現在的心情。但是請允許我來打個比方——這就好比躲在陰暗的房子裏,然後想象外麵的陽光多麼的熾烈,因此而不敢邁出這個陰暗的小屋。想要知道外麵的陽光是不是像自己想象的那樣炙熱,其實很簡單,就是勇敢地走出小屋,親身去體會。邁出重要的第一步,你就成功了一半。

同事隨即拿起自己桌上的電話,撥通了法官辦公室的電話。很快,他與大法官的秘書接上了號。接下來,他的這位同事直截了當地說出了他的要求:我是某報社新聞部記者魏延,奉命想要采訪法官,不知他今天能否接見我呢?同事的這一舉動把旁邊的魏延嚇了一跳。

同事一邊接電話,一邊不忘抽空向目瞪口呆的魏延扮個鬼臉。接著,同事聽到了他的答話:謝謝你。明天1點15分,我準時到。

“瞧,直接向人說出你的想法,不就可以了嗎?同事向魏延揚揚話筒,明天中午1點15分,記得不要遲到。魏延若有所悟似的點點頭。”

多年以後,昔日羞怯的魏延已成為了這個報社的台柱記者。每每回顧此事,他仍覺得刻骨銘心:從那時起,我學會了單刀直入的辦法,做來不易,但很有用。而且,第一次克服了心中的畏怯,下一次就容易多了。

上麵的這個例子說明的道理很簡單:當你在因為想到將要麵臨的困難而畏縮不前時,要努力地克服自己的畏懼感,勇敢地邁出第一步,之後你便會發現其實路途並不是想象中那麼艱辛與漫長。勇敢地去做,其實事情很簡單,而且很快會被解決。這樣不僅會增強自己的信心,而且還會提升自己的工作效率。

當一個人恐懼做一件事情時,就會畏首畏尾,不敢前進,在原地打轉。這樣,時間就會在不斷的徘徊中慢慢流逝,結果事情沒有進展,沒有效果,影響工作效率。

應該放下包袱,勇敢前進,不要在恐懼中浪費時間,而應該把時間用在如何做好事情上麵,這樣,才能不斷前進,在有限的時間裏,把事情做成,取得進展,取得效果。這樣時間才能得到充分的利用,得到正確的管理,從而提高工作效率。

要想不讓恐懼擋住你的路,你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直麵恐懼

當你直麵恐懼的時候,你就會發現,不管麵對哪件事情,恐懼幾乎起不到任何積極的作用,恐懼隻會讓你耗費無畏的時間和精力。當你認清了因為恐懼而付出的代價的時候,你也許從此就不再恐懼了。

2 叫停恐懼

當恐懼的念頭剛剛出現的時候,立即用一句“停止”來阻止它。隻有鼓起勇氣叫停恐懼,你才有可能消除恐懼的心理。其實,當你打敗恐懼向你理想中的目標大舉進發的時候,你就會發現,你朝思暮想的成功正敞開著懷抱期待著你的到來呢。

3 采取行動

勇敢不是沒有恐懼,而是可以不畏恐懼並用行動戰勝它。不要騙自己說不害怕,就讓自己盡情去體驗一把恐懼,然後把它轉化成力量。這樣做的結果是,一開始你會感覺到恐懼,但是很快它就會被平靜取代。

恐懼就像一團迷霧,讓人們看不清事物的本來麵目;恐懼就像一塊絆腳石,阻礙了人們走向成功的步伐;恐懼就像一套枷鎖,束縛了人們的四肢和大腦;恐懼是一種消極灰暗的思想,讓我們浪費了很多無畏的時間和精力,隻有早一天把恐懼從我們的腦海裏驅除出去,我們才能早一天迎來快樂和自信。

太陽不會因為你害怕明天而不升起,困難不會因為你懦弱而不到來,問題不會因為你逃避而自動消失。我們無法改變周圍的環境,那為什麼不試著改變自己,勇敢地麵對生活中這樣或那樣的失敗呢?

逃避,隻是將問題暫時擱置,卻不能解決問題。逃避是一種消極對待問題的態度,隻有積極麵對才有可能得到自己所希望的解決結果。

當我們遇到問題,遇到可能在目前是過不去的坎,在目前可能是天大的問題時,我們除了勇敢地麵對,除了想盡辦法去解決,我們不可以、不能去選擇逃避,因為逃避解決不了任何問題,常常看到有些人會選擇自殺來解決他們自認為沒法去解決的問題。是的,他們作為當事人是解脫了,但是他們留給親人朋友的那種切膚之痛卻是永遠也無法抹去的,選擇自殺永遠是一個懦夫所為,不管問題如何難以解決,隻要有生命在,那就不會失去解決問題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