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9章 多麵人還是單麵人(1 / 2)

鐵律之八十九:在現代社會中,不少人都具有多重人格,甚至還會存在截然相反的兩個方麵。由於種種條件的限製,我們往往隻能看到其中某一側麵。如果你就自己觀察到的內容輕易下結論,沒有偵查到另一麵,很多事情日後非常有可能會追悔莫及。

我們常常會聽到這樣的說法:真是沒想到,某某人看上去那麼實在,竟然還做出這種事兒;某某人原來也是好人,上回我遇到了急事,多虧他古道熱腸,出手相救。在現實職場當中,存在著太多看走眼的情況,不少人一次次大跌眼鏡。在這裏不禁問一句,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為什麼我們自認為判斷力準確,結果卻常常失誤?是智商不夠造成的,還是有其他原因呢?

我很早就觀察到這個問題,並與一些人探討過,開始時不得要領,直到最近一年,逐漸悟到了其中的一些緣故。你看走眼的根源,在於非此即彼的貼標簽思維模式。在日常思維中,我們常用好與壞、善良與邪惡、老實與圓滑、聰明和愚笨等二分法,給我們遇到的一些人定性,以此來構建“自己眼中的世界”。換句話說,你看走眼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是思維模式導致的,如果有一套合理的思維模式和方法,出現此類問題的概率就會隨之大大降低。

如果人性真是如此簡單,非黑即白,那就省事多了。令人遺憾的是,人性是十分複雜的,由眾多不同側麵,甚至是很多截然相反的方麵組成。而這些側麵的排列組合,實際上也是一個動態變化的過程。今天的表現和明天的表現,在你麵前的表現和在別人麵前的表現,經常會有很大不同。受到一些刺激,可能某個側麵就會被激活,或者是放大,整體的表現就會跟以往有相當大的差異。每一個人身上都包括了人性中的所有元素,這些元素之間的消長使得最終表現會以某種看似簡單的容貌呈現出來,令你產生迷惑。

我有一位師兄,前幾年在燕郊買了套房子,在裝修過程中,找了家封陽台的。老板是東北人,年紀跟他差不多,嘴很甜。經過數次溝通,他感覺對方很實在,能信得過,就選用這位哥們兒施工了。最後令他沒有想到的是,營生做得很糙不說,還差幾個螺絲,打電話要了好幾次都未能送到,一到冬天就走風漏氣。他心裏很是憋氣,想找對方大吵一架,但後來人都找不到。等氣消了,想想也就算了,他說此類人日後肯定越混越差,有可能連飯都吃不上。

可是大跌眼鏡的事情還在後頭呢。2010年當他再碰到這個人的時候,對方開的已經是寶馬車,跟路邊的人搭訕聊了幾句,了解到此人在京郊還有套別墅。前前後後也就是短短四五年的時間。在此期間,那位老哥有了什麼奇遇,發了什麼大財,我們不得而知,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在這幾年中他做事情比較踏實,有貴人給了他千載難逢的機會。

師兄今年跟我聊起此事,大家就你一言我一語地討論了起來。他認為此人後來靠坑蒙拐騙發家了。我把所有情節加起來分析了一下,感覺不是那麼簡單。如果僅僅是坑蒙拐騙,幾年內是能搞到一些錢,但不會有那麼多。這個人做事情應該一直比較踏實,所以容易取得人們的信任,但有一點,當他某個事情沒有規劃好,不熟悉,一旦做砸了,他也同常人一樣,為了避免麻煩和損失,趕緊開溜。我又跟師兄講了很多我所知道的類似案例,最後總結說,人品在利益麵前往往是脆弱的,利害關係比人品更靠得住,這也就是西方商業文化強調資質而不是感覺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