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你是一名經營日用雜貨的商人,當你的顧客無錢購買時你會怎麼辦?這種問題是很讓人傷腦筋的,美國商人弗萊特兄弟的做法——有錢大家一起賺,可以給我們很大的啟發。
亞拉巴馬是美國有名的產棉區,由於那裏的農民手裏隻有棉花,因此,商人弗萊特兄弟積極鼓勵農民以棉花代替貨幣來交換日用雜貨。弗萊特兄弟認為:以商品和棉花相交換的買賣方式,不但能吸引那些一時沒有現錢的顧客來擴大銷售量,同時可以操縱棉花的交易價格。運貨車現在可以順路把棉花捎帶出去,不僅避免了以前跑空車的情形,而且也增加了利潤。經營方式可稱作“一筆生意,兩頭贏利”,買賣雙方都從中獲得收益和方便,如此這般好事,為何不做?
在雙方買賣的過程中把握雙贏的技巧,不僅是弗萊特兄弟的經商手段,也是大多數經商者應該學習的經驗。
可以說,有錢大家一起賺,是商場中賺錢的秘訣,是每個經商者都應當奉行的經營理念。如果你在與商業夥伴的合作中處處想著對方,承諾他的利益一分也不少地兌現給他,他就會覺得與你在一起是有利可圖的。這樣,你的事業才能越做越大。如果與別人相處的時候,總是想著占點便宜,人家肯定對你很反感,當然也不願意與你做生意了。
在芝加哥,有一個名叫羅道夫的商人。在他剛剛接手經營公司時,是個喜歡獨樹一幟的人。他常常違犯行規,是個想做什麼就做什麼、想怎麼做就怎麼做的人。一直以來,羅道夫都是以自我為中心的。在他的意識中並不存在“有錢大家賺”的經營理念。
一次,公司開研討會,羅道夫發表了自己的論點:競爭對手等於冤家,隻有消滅對手自己才能夠生存。
有人問他原因,他就侃侃而談:第一,同行之間會相互封鎖信息。雖然同行之間是在進行公平競爭,但同行之間卻存在保密性,對手根本不會與你分享他的商業信息。第二,同行可能對你展開突然的商業襲擊。同行之間彼此都在刺探對方的情報,然後神神秘秘地製定針對對手的策略以展開突然襲擊。第三,同行之間避免不了市場的爭奪。同行之中任何一方都想為自己的企業獲取最大的利潤,總是想方設法地占領較多的市場份額與對手爭搶蛋糕。第四,飽和的市場讓同行之間的壓力更大。市場發展到最後,終究會有飽和的一天,不可能容納更多的同行。
當時,就有人糾正他:做生意的原則是能夠和平競爭,共同提高,一起發展,從而產生雙贏或多贏的效果。但羅道夫堅持認為市場競爭中的對手就是自己的敵手,為了自己的生存和利潤,給自己爭取更大的生存空間,同行之間必須想著怎樣吃掉對方。以強製弱,以強滅弱是市場競爭的必然趨勢。因此,在市場競爭中,可以采用詆毀、攻擊和欺騙的手段,想盡辦法對付對手,不要給對手留下餘地,直至把他們摧垮為止。
這次研討會開了一個小時才結束,羅道夫始終堅持自己的見解及行事方法。眾人聽了羅道夫的一番解釋,理解了他的經營作風,也深深地認識到他會為了商業目標而不擇手段對付同行。到了最後,很多合作夥伴都和他不歡而散。
以後,他開始在生意場上屢屢失敗。經過打擊之後,羅道夫終於清醒了過來。他調整了經營理念,每做一筆生意,他首先就考慮怎樣才能夠與客戶達到雙贏和多贏的效果。結果,在他的經營管理之下,隻用了幾年時間,公司的產品遍及世界各地。
所以在經商過程中,一個從商者需要懂得遵循雙贏的準則,讓大家與他一起賺錢,這樣,自己也好賺更多的錢。
浙江商人金位海家境貧寒,他排行老大,在他下麵還有好幾個兄弟。金位海的父親在他13歲時不幸離開人世。金位海在中學畢業後,毅然走上了社會,打工掙錢。剛開始時,他做司機,後來,他決定在義烏市場上做生意,從此以後,他做起了小老板。
1991年,金位海開辦了自己的公司,小公司居然每年有幾百萬淨利潤。
1996年,金位海又開辦了以小商品運輸為主業的國內長途聯運業務,利潤頗豐。
1999年,投資2000多萬元在杭州開辦九蓮綜合市場。
2002年7月,他來到山東威海文登辦了個批發市場,想在山東“克隆”一個義烏小商品批發市場。這個批發市場租地6000畝,先期投入1.5億元,僅空調和消防設施就投入2000多萬元。他在考慮攤位的租價時,頗費心思。
那個時候,距文登最近的批發市場——即墨批發市場一個9平方米的攤位年租金是7萬元。但是,金位海給自己的批發市場的年租金定的價格是9平方米5000元,條件是租期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