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高新技術的迅猛發展和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企業的經營環境日趨複雜,競爭日趨激烈。許多企業都迫於強大的競爭壓力,開始對企業的競爭關係進行戰略性調整,將過去你死我活的競爭改變為合作競爭。目的主要是發展和提升自己而不再是一味地消滅對手,造成兩敗俱傷的局麵。
常言道,商場如戰場,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現在,這種現象正悄悄地發生變化——合作出共贏,合作創高效,合作才是壯大自己的最佳方法。合作是一種時代趨勢,這不僅是每個商人成功不可缺少的條件,更是推動社會不斷前進的動力。
從前,有個商人到外地去買了很多糧食。他趕著一匹馬和一頭驢子,馱著沉重的穀物往回走。經過一段跋山涉水的艱苦旅途之後,驢子感到自己承受不了穀物的重量,就向馬懇求道:“馬兄,我實在頂不住了,請幫我分擔一點吧。”
馬卻想:我憑什麼要馱那麼多穀物,我還想讓你替我馱一點呢!所以馬就拒絕了驢子的請求。由於路越來越難走,驢子終因體力不支,精疲力竭,倒地而亡。商人一看驢子死掉了,就把所有的穀物都放在了馬背上。此時,馬才幡然悔悟,悲傷地說:“我真是自作自受啊!如果當初替驢子分擔一點,就不會受這麼大的苦了。現在不但得馱著我原來的穀物,還得馱上驢子的穀物。”
這則寓言道出了合作的重要性,同時也告訴人們,隻有互助合作才能生存得更好!
合作性競爭正逐漸取代著排他性的競爭,這是競爭關係的進化,有利於減少不必要的摩擦與矛盾。從大局來講,也減少了資源的浪費。它突破了企業獨立運作的局限,將自身優勢與其他企業的優勢相結合,通過建立互惠互利的合作關係,實現雙贏或多贏。
美國通用電器公司與德國西門子、美國福特公司與日本馬自達、美國IBM與日本東芝等都曾經是你死我活的競爭對手,後來卻成了在某些方麵相互依賴的夥伴。當然,這些對手之間的合作並不是說他們之間不再競爭,開展合作的公司仍然擁有獨立的地位。為了保證各自的利益,它們之間不可避免地依然存在著一定程度的競爭,但競爭並沒有妨礙它們之間的合作。
這種競爭與合作的統一不是個別公司的經營戰術,而是為適應複雜多變的環境而做出的反應。它順應了時代的要求,正在成為企業的一種新的生存方式,成為提高競爭力的重要動力。並且這種競爭者之間的合作確實有利於促進共同的發展。
鐵姆肯公司旗下的工業集團總裁阿諾德說:“企業可能無力獨自承擔做某些項目的成本,但是如果與其他企業合作,就可以由大家共同分擔這些成本。競爭對手之間的聯手合作並不會損害各自的競爭優勢。”由他任總裁的工業集團就選擇與SKF軸承製造商這一昔日競爭對手的合作,雙方通過合作共享物流和電子商務等係統。阿諾德還補充道:“當市場不景氣時,很多製造商都會陷入困境。但是通過合作,即便市場低迷,我們依然能夠提高產能,同時分擔成本和風險。”
總之,在眾多部分構成的整體環境中,隻有抱有合作共處的態度,付出的代價才會更小,才能在合作共贏的生態係統中發展自己,把握自己的命運。
以公平為基礎的合作才是最好的合作。在這種合作中,人們各自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都會得到應有的發揮,個人的利益也會得到應有的保障,避免不必要的內耗,從而推動社會高效和諧地運轉。
飛利浦公司可以說是知識產權創造和管理的領先者。它共擁有基於2萬項發明的10萬項專利權、2.2萬件商標、1.1萬項外觀設計和2000個域名。那麼,飛利浦公司在中國的知識產權政策如何呢?當問及飛利浦是把中國企業當作競爭對手還是合作夥伴時,阿茲亞·海克毫不猶豫地回答:“合作是在中國獲得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飛利浦把中國企業當成合作夥伴,並希望通過合作走向雙贏。”阿茲亞·海克表示:“我們願意與中國企業分享知識產權方麵的經驗。”
阿茲亞·海克談起與中國企業的合作,可謂是如數家珍。他指出,過去飛利浦向中國合作夥伴進行數以百計的專利授權,並且通過技術轉讓以及幫助本地合作夥伴發展技術的方式,致力於把更先進的技術帶到中國。
經商賺錢是一個複雜的過程,其中買賣雙方或多方的合作就成了必不可少的環節,如何做到互惠互利,共享共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