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人不求我我求人(1 / 1)

俗話說:張口容易閉口難。可見,求人的時候口真是難張,但“求”並不是所謂低三下四,阿諛奉承,自視矮人三分,而是對自己定位的心態。一個人不可能一輩子不求人,也不可能一輩子不被人求。

“人不求我我求人”對一個老板來講是種難得的品質和氣度。能以“人不求我我求人”自律的老板,為人處世勢必謙虛有禮,能很快贏得別人的好感。要“求”別人,自然要注意禮節,但最終受益的還是自己。與之截然相反的另一種態度即“萬事不求人”,這也是老板們常犯的錯誤。“萬事不求人”的老板有三種:

一種是生意越大、地位越高的老板。“憑我的財富、地位,何嚐有求別人?”這是在擁有一定實力的基礎上有些飄飄然的老板。

還有一種是自視過高、自命不凡的老板,自認為精明強幹、能力超人,可以一個人打天下。

再有就是那種認為“我是老板,求人多掉價!”閉門造車、固步自封型的土老板。

這三種類型的“萬事不求人”的老板在與其他老板交往中,他們的態度、言行、舉止很容易造成對方的反感。就算是談論對雙方都有益的話題,也同樣不易成功。原因何在呢?根源就在於他們“萬事不求人”的心態,在這種心態支配下,他們往往會有這樣的表現:

(1)孤傲自居,一副“君臨天下”的樣子,仿佛這筆生意你不和他談就別無出路。

(2)態度傲慢,出言不遜。你好像不是個老板,而是他的下屬。

(3)對他自己不懂的事情裝懂,易對略知一二的事情誇誇其談。

(4)一味的要求對方讓步,把自己的條件、要求強加給對方。

毫無疑問,這種老板與別人打交道結果隻有一個字:“崩!”他們並不是真能做到“萬事不求人”,如今社會分工程度越來越細,協作程度越來越緊密。“萬事不求人”隻能是小農經濟的產物。

“人不求我我求人”則是一種更高的境界。這樣的老板們從“自以為是”和“麵子思想”的怪圈中走出來,在“求人”的過程中與其他老板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係,以達到自我發展的目的。

克隆森是美國某電訊公司老板,該公司發展規模屬於中等,收益也過得去。但克隆森看到電訊業強勁的發展勢頭和殘酷的競爭,他知道,若不再使公司壯大,勢必被別人兼並。

於是,克隆森派人去和摩托羅拉集團總裁高爾文聯係,希望從那裏購進一套先進的程控電訊係統。然而幾次派人都未見到高爾文,最後克隆森親自出馬依舊未能如願,這位“摩托羅拉”之父太忙了。

一天,克隆森聽說高爾文坐火車將途經他所在的加州,他大喜過望,立即放下手頭所有的工作趕到車站。打通關係後,終於見到了高爾文,當火車到達終點時,高爾文和克隆森已儼如多年密友,手挽著手從站台談笑風生地走了出來。

一個星期後,克隆森所需要的設備已運達加州,為他今天在美國電訊行業的地位打下堅實的基礎。

所以,不管是商界老板,還是普通員工,一定要記住:“人不求我我求人”,受益的隻能是你自己;同樣,“萬事不求人”,受損的也隻能是你自己!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