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太液池中葬芙蓉(2 / 3)

“是仁妃娘娘派人去宮外尋了幾位百歲老人的白發,這自然是為了恭祝太皇太後長壽無彊,而這些許的灰黃色,正是奴婢的。”

“你呀,也跟著這些孩子們胡鬧。”孝莊說著,伸手在蘇麻喇姑的手上輕拍兩下,眼中的神情自是兩人體會得到的,那就是意深不語。

“是仁妃娘娘和榮常在有心了,奴婢剛聽說的時候當下便被感動了,所以才想著這樣的好事怎麼也要湊上一份。”蘇麻喇姑說。

“是啊。難得這份心思!”孝莊點了點頭,目光最終落在那最後一本經書上。

眾人對接下來這部經自然也是懷著更大的期待,齊刷刷地望了過去。

那書看起來平淡無奇,但是到了此時,孝莊和所有人都不以為它會是真的平淡。前邊的三部用金、用血、用發,何其珍貴。

那麼眼下這本,應當是最最出奇的。

但是,讓大家失望了。

看過來,看過去,它都如一本普通的經書,無任何出奇之處。

普通的用紙,普通的墨跡,雖然字跡峻秀飛揚,筆勁挺拔,極見風骨。

但,還是看不出特別。

東珠雙手呈上:“這就是一部經書,《般若多羅蜜多心經》,全文二百六十字,字字皆為東珠手書。僅此,也唯有此。”

對於所以懷著比較之心和無限期待的人來說,這當然讓他們很是失望。

而高高在上的天子,康熙的唇邊卻難得露出一絲笑意。

望著東珠的眸子溫暖極了,仿佛像是看著自己親手種植的薔薇,那種由衷的喜歡是藏也藏不住的。

仁妃沒有錯過皇上的目光,她讀出了這一切,心中暗自有些緊張,這一次自己費盡心思想了好幾個晚上的好主意,拉上了榮常在和蘇嬤嬤,應該會讓太皇太後和皇上看到自己的良苦用心。

她可以護佑最低等的妃嬪,與榮常在友好相處,並且在這樣短的時間裏得到了她的信任,她還可以得到蘇麻不避嫌的幫襯,這都在證明,仁妃,是最適合陪伴在皇上身邊的。

她的發經,原本已經超過了福貴人的金經,甚至也超越了皇後的血經。

但是,她看到皇上望著東珠的眼神,她連一點兒把握都沒有了。

如果皇上對東珠已經到了根本不在意她是否可以超越她人,或者根本不在意她是不是用心,是不是足夠好的地步。那自己所做的一切還有用嗎?

“這也太寒酸了。”終於有人開始小聲議論。

誠然,與金片經書比,這本手抄經書太寒酸了。

“這,似乎有些敷衍。太不經心了。”

毫無疑問,與血經和發經相比,還真讓人看不到昭妃的用心。

但是孝莊同樣笑著收下。

隻是,她把目光投向天子。

“四部經書,金經、血經、發經,朕以昭妃的手抄經列為頭籌。”皇上開口,眾人很是不解。

“上有所好,下必行焉。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人;吳王好劍術,國人多傷疤。齊王好紫衣,朝野盡紫衣。太皇太後虔誠侍佛,宮中便都崇佛敬佛,這也原是好事,但是不必以貴以繁相比之,否則就失去了太皇太後一心向佛為國求福祉的本意。”皇上說這番話的時候,目光掃過所有人,但最終還是落在東珠的身上。

東珠回以他的是淺淺的一笑。

一笑,足矣。

“皇上果然是長大了,句句都說到哀家的心坎上,如今就算不能長壽,就算明日便要去見先皇,也無憾事了。”孝莊連連點頭,看得出,皇上的話,她很滿意。

“太皇太後何出此言啊?太皇太後福澤綿長,一定會是百歲千歲!我們還希望年年來討杯酒喝呢!”索尼夫人在眾詔命夫人中最為年長,又是皇後祖母,所以唯有她出言相勸。

“皇上長大了,懂得事事有自己的主意,這很好。皇後處理宮政也是極妥當的,如今皇上又有了子嗣,宮裏連著都是喜事,哀家這是真的高興,也真的覺得極為寬慰。明兒就帶著蘇麻去南邊園子裏住些日子,也省得老拘著她們。既然孩子們都大了,就該放手讓他們自己行事。”太皇太後此時就像一位尋常人家最慈祥的老祖母,一副子孫平安就是福的樣子。

“太皇太後真是仁慈,總是這樣體貼小輩。”索夫人應著,目光便掃了一眼鼇拜夫人和遏必隆夫人。

這有意無意的一掃,看在許多人的眼中,又會生出很多的聯想。

“好似還差了賢貴人的賀禮呢。”

賢貴人起身:“臣妾近日也為壽禮籌謀了許久,可是臣妾身無長物,入宮前一切衣裳首飾都是額娘阿瑪所供,入宮後又賴宮中月銀、份例維持,身邊黃白之物除了自家裏帶來的就是太皇太後、皇太後賞的。以這些再回贈給太皇太後做獻禮,實在是難表誠意,所以今日想在這園中當場作畫,以將今日之景原樣繪下來,日後太皇太後閑來閱之,也算有趣。”

“好啊。”

孝莊點頭:“賢貴人在家的時候就是出了名的才女,畫的畫,寫的那些個詩啊,聽說讓好些自命為才子的學士們都自歎不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