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太液池中葬芙蓉(1 / 3)

福貴人烏蘭皺了皺眉,心道我才不信那一整部書都是用你的血寫出來的,不過是在人前找了個好說辭。

眾人看過這兩部經書之後便更為期待後麵的。

這第三部經書是景仁宮仁妃與榮常在二人共同獻上的。

嚴格地講,這不是書的樣子。而是在一幅長長的絲絹上繡成的,看起來平淡無奇,但是近看卻發現不同於一般的絲線,不僅色澤光亮挺滑、針跡細密堅韌,那樣的風格雅潔,猶如畫紙上的白描。

“這是?”孝莊細看,有些拿不準,蘇麻命人將它呈近些,孝莊探身以手輕撫,盯著仁妃看了又看,“難道是發繡?”

仁妃笑而不語,看了看身後的榮常在。

榮常在回答:“太皇太後真是好眼力,這正是發繡。”

“是你的?”孝莊麵色一僵,說不清是喜是悲,“常言道‘肌膚毛發,受之父母,不敢損傷’你們怎麼會真的拿頭發來繡?”

榮常在嚇了一跳,不知太後說的話是貶是褒,她麵色微紅,不敢接語,隻眼巴巴地瞅著仁妃。

仁妃倒是不驚不慌,依舊緩緩說道:“太皇太後說得極是。雖說‘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損傷’。但以發替線繡佛像或是經文,色澤可經久不褪,更顯忠貞虔誠。若朝夕頂禮膜拜,功德更大。”

“話雖如此,可是用你們兩個的頭發,哀家怎能心安?”太皇太後仍有憂色,“再者,這榮常在身上還懷著龍胎,這也太勞累了!”

“可見太皇太後還是心疼重孫子,剛剛皇後的血經,都沒見太皇太後如此掛牽。”端敏格格說道。

這句話原是一句玩笑,大家聽了也都一笑而過,唯有局中人各自難受。

蘇麻喇姑說道:“太皇太後也不仔細瞧瞧,看出分別來嗎?”

孝莊仔細一看,絹上經文中除了黑色,竟然還有白色、灰黃色的。

“難道你也參與了?”孝莊看著蘇麻喇姑,又發現圍在她跟前的人都在笑,更覺得有古怪。

“是仁妃娘娘派人去宮外尋了幾位百歲老人的白發,這自然是為了恭祝太皇太後長壽無彊,而這些許的灰黃色,正是奴婢的。”

“你呀,也跟著這些孩子們胡鬧。”孝莊說著,伸手在蘇麻喇姑的手上輕拍兩下,眼中的神情自是兩人體會得到的,那就是意深不語。

“是仁妃娘娘和榮常在有心了,奴婢剛聽說的時候當下便被感動了,所以才想著這樣的好事怎麼也要湊上一份。”蘇麻喇姑說。

“是啊。難得這份心思!”孝莊點了點頭,目光最終落在那最後一本經書上。

眾人對接下來這部經自然也是懷著更大的期待,齊刷刷地望了過去。

那書看起來平淡無奇,但是到了此時,孝莊和所有人都不以為它會是真的平淡。前邊的三部用金、用血、用發,何其珍貴。

那麼眼下這本,應當是最最出奇的。

但是,讓大家失望了。

看過來,看過去,它都如一本普通的經書,無任何出奇之處。

福貴人烏蘭皺了皺眉,心道我才不信那一整部書都是用你的血寫出來的,不過是在人前找了個好說辭。

眾人看過這兩部經書之後便更為期待後麵的。

這第三部經書是景仁宮仁妃與榮常在二人共同獻上的。

嚴格地講,這不是書的樣子。而是在一幅長長的絲絹上繡成的,看起來平淡無奇,但是近看卻發現不同於一般的絲線,不僅色澤光亮挺滑、針跡細密堅韌,那樣的風格雅潔,猶如畫紙上的白描。

“這是?”孝莊細看,有些拿不準,蘇麻命人將它呈近些,孝莊探身以手輕撫,盯著仁妃看了又看,“難道是發繡?”

仁妃笑而不語,看了看身後的榮常在。

榮常在回答:“太皇太後真是好眼力,這正是發繡。”

“是你的?”孝莊麵色一僵,說不清是喜是悲,“常言道‘肌膚毛發,受之父母,不敢損傷’你們怎麼會真的拿頭發來繡?”

榮常在嚇了一跳,不知太後說的話是貶是褒,她麵色微紅,不敢接語,隻眼巴巴地瞅著仁妃。

仁妃倒是不驚不慌,依舊緩緩說道:“太皇太後說得極是。雖說‘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損傷’。但以發替線繡佛像或是經文,色澤可經久不褪,更顯忠貞虔誠。若朝夕頂禮膜拜,功德更大。”

“話雖如此,可是用你們兩個的頭發,哀家怎能心安?”太皇太後仍有憂色,“再者,這榮常在身上還懷著龍胎,這也太勞累了!”

“可見太皇太後還是心疼重孫子,剛剛皇後的血經,都沒見太皇太後如此掛牽。”端敏格格說道。

這句話原是一句玩笑,大家聽了也都一笑而過,唯有局中人各自難受。

蘇麻喇姑說道:“太皇太後也不仔細瞧瞧,看出分別來嗎?”

孝莊仔細一看,絹上經文中除了黑色,竟然還有白色、灰黃色的。

“難道你也參與了?”孝莊看著蘇麻喇姑,又發現圍在她跟前的人都在笑,更覺得有古怪。